指數基金就是以某一指數為標的,買入該指數全部或者部分成成分股,跟蹤指數的表現,減小跟蹤誤差,達到與指數的收益平均水平。
對于剛剛接觸指數基金投資的投資者來說,都會遇到一個疑問。指數基金跟蹤指數,但是指數基金的表現卻不如指數,或者都是跟蹤同一只指數,各只基金之間收益差距卻很大,這是為什么呢?
圍繞同一指數,不同的基金公司都會開發相應的產品,比如中證500指數,市場上跟蹤中證500指數的基金有將近100只,比如景順長城中證500指數增強,浙商中證500指數,天弘中證500指數等,不同公司好比是同一種食物,不同的廠家生產的,口味當然會有所不同。
同樣還是以中證500指數為例,近三年收益率排名第一的是天弘中證500指數52.33%,而排名最末的基金收益率還是負收益2.2%(只計算有三年收益率數據的指數基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么我買的那只基金竟然跑輸了指數?
雖然都是跟蹤同一指數,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基金的收益不同,主要是幾個方面。
第一,建倉期的影響
一支基金成立之后會開始進入資金募集,而資金募集期滿,會進入建倉期,建倉期就是基金跟指數收益拉開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
基金的建倉就是在一定時間內,把基金的現金換成股票等資產。基金的建倉期一般是1到3個月,而如果恰好在建倉期遇到上漲的牛市,持有的現金還沒有換成股票,自然跟不上指數的漲幅。而且一般來說,新基金出于穩健考慮不會配置很重的股票倉位,所以大部分新基金在剛成立的時候漲幅并不如同類老基金,市場上就有句話叫買舊不買新,也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大額的申購和贖回
一般情況下,如果市場波動幅度比較大的時候,指數基金就會有大量的申購贖回要求。這中間又存在現金和股票的兌換問題,申購的資金需要配置成股票,贖回的資金需要把股票賣了換成現金。時間差和股票倉位的變動都會使得指數基金和所跟蹤指數之間收益出現誤差。

第三,打新
另外,打新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比如科創板上市當天,滬深300指數下跌不到1%,但是很多滬深300指數基金卻逆勢上漲,因為很多基金參與了科創板的網下配售,一旦中簽就會給基金本身帶來收益。特別是規模小的基金,一旦配售成功,將會大大增加基金的收益。
第四,倉位留白
基金為了應對贖回,一般會留5%的現金做倉位管理,就是不會把全部的資金都用來買股票,所以,如果指數上漲,指數基金會相比指數少5%的收益,而指數下跌的時候,指數基金也會減少5%的損失。
第五,分紅
股票分紅時會進行價格除權。指數基金持有這些股票凈值不受影響,但是指數會受分紅影響自然回落,對于股息率比較高的指數來說,受到的影響就會更大。
以上就是關于為什么有的指數基金跑不贏指數,跟蹤統一指數的指數基金之間業績差距的原因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來源:希財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