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基金認(申)購費用、認(申)購份額的計算,其實存在著兩種方法:“內扣法”與“外扣法”。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計算方法的計算結果是不一樣的。下面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這兩種方法是如何計算的。
1.兩種計算方法的特點
內扣法:“內扣法”針對的是凈申購金額,即從申購款總額中扣除申購費用;計算時用乘法,計算簡單。
計算公式:
申購費用=申購金額×申購費率,
凈申購金額=申購金額-申購費用,
申購份額=凈申購金額/當日基金份額凈值。
外扣法:“外扣法”是針對申購金額而言的,其中,申購金額包括申購費用和凈申購金額;計算時用除法,較復雜。
計算公式: 申購費用=申購金額-凈申購金額,
凈申購金額=申購金額/ (1+申購費率),
申購份額=凈申購金額/申購當日基金份額凈值
2.兩種計算方法的運用:
舉例說明:某投資者擬投資10萬元申購某基金,申購費率為1.5%,基金單位凈值1.00元。
內扣法

申購費用= 申購金額×申購費率 = 100,000×1.5% = 1,500元;
申購份額 =(申購金額-申購費用)/基金單位凈值 = (100,000-1,500) / 1.00 = 98,500份
外扣法
凈申購金額= 申購金額 / (1+申購費率) = 100,000 / (1+1.5%) = 98,522.17元。
申購費用 = 申購金額-凈申購金額 = 1,477.83元;
申購份額 = 凈申購金額/申購當日基金份額凈值 = 98,522.17 / 1.00= 98,522.17份。
3.哪種方法對投資者有利
根據上面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到:
1)“外扣法”得到的申購費用(1477.83元)要少于用“內扣法”得到的申購費用(1500元);
2)“外扣法”得出的申購份額(98522.17份)要多于用“內扣法”得到的申購份額(98500份)。
答案很明顯,外扣法對我們投資者更有利!
提示:證監會規定基金公司統一采用外扣法。2007年3月,證監會發布10號文,即《關于統一規范證券投資基金認(申)購費用及認(申)購份額計算方法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基金公司在該文發布后的3個月之內將基金認(申)購費用及認(申)購份額的計算方法調整為“外扣法”。
但是,現在有些文章、某些基金銷售客服在講解基金費用時,還是用的內扣法的計算公式,請大家注意不要被誤導。
來源:希財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