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權自由現金流的計算公式
股權現金流量與實體現金流量的區別,是它需要再扣除與債務相聯系的現金流量。股權現金流量=實體現金流量-債權人現金流量=實體現金流量-稅后利息支出-償還債務本金+新借債務=實體現金流量-稅后利息支出+債務凈增加股權現金流量模型也可以用另外的形式表達:以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基礎扣除股東的凈投資,得出屬于股東的現金流量。股權現金流量=實體現金流量-債權人現金流量=稅后經營利潤+折舊與攤銷-經營營運資本增加-資本支出-稅后利息費用+債務凈增加=(利潤總額+利息費用)×(1-稅率)-凈投資-稅后利息費用+債務凈增加=(稅后利潤+稅后利息費用)-凈投資-稅后利息費用+債務凈增加=稅后利潤-(凈投資-債務凈增加)如果企業按照固定的負債率為投資籌集資本,企業保持穩定的財務結構,“凈投資”和“債務凈增加”存在固定比例關系,則股權現金流量的公式可以簡化為:股權現金流量=稅后利潤-(1-負債率)×凈投資=稅后利潤-(1-負債率)×(資本支出-折舊與攤銷)-(1-負債率)×營業流動資產增加該公式表示,稅后凈利是屬于股東的,但要扣除凈投資。凈投資中股東負擔部分是“(1-負債率)×凈投資”,其他部分的凈投資由債權人提供。稅后利潤減去股東負擔的凈投資,剩余的部分成為股權現金流量。
二、
三、自由現金流的計算
原發布者:陽林江自由現金流的計算巴菲特用什么來估值?自由現金流!所以,只要解決了自由現金流的問題,就可以輕松應用巴菲特式的估值方法!但是,現行的財務報告中沒有現成的自由現金流的數據,這成了許多價值投資者對用自由現金流估值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筆者參考了許多資料及其他價值投資者的心得,結合自己的一點體會,得出結論:自由現金流數據其實可以輕松獲得!自由現金流分為公司自由現金流(FCFF)和股權自由現金流(FCFE),FCFF的經濟意義是:歸屬于股東與債權人的最大現金流;FCFE即是歸屬于股東的最大現金流。其原始的公式為: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稅后凈利潤+利息費用+非現金支出)-營運資本追加-資本性支出很多人就是被這個橫跨三大財務報表的公式所嚇暈,由此認定自由現金流過于復雜且莫衷一是。我的意見是,鑒于財務核算過程的繁雜,應該立足于公司財報提供的“現金流量表”來獲得相關數據而不是親自摘取數據來計算自由現金流,因為親自摘取數據反而會掛一漏萬。通過查看“現金流量表”的附注:《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我們可以明確得出結論:FCFF=(稅后凈利潤+利息費用+非現金支出)-營運資本追加-資本性支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資本性支出這個結論我查看了相關的資料,目前還沒有人提出太多質疑。但這里還有兩個問題需要探討:一、關于資本性支出一項多數人只考慮固定資產的現金凈流出,忽略投資的現金凈流出,其實對于以投資為主的控股型
四、怎樣從財務報表計算公司自由現金流和股權自由現金流
,數據只能來自財務報表,
五、如何計算上市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量?
計算企業的資本支出和自由現金流,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都可以計算。 用資產負債表數據計算準確性稍差,因為有些現金的增加,可能是用于資本支出的,企業不能自由支配它,因此并不能完全作為營運資本的增加。 現金流量表法準確度略高,但由于我國現金流量表普及較晚,一般企業編制現金流量表的普及度和準確度難較低,因此也仍在沿用資產負債表的測算方法。即使在較早引進西方的信貸財務調查分析體系的銀行業,多數仍是兩種方法并用。本人接觸過六家銀行的企業財務調查分析報告,都有這種情況。 一.現金流量表測算法: 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自由現金流 = 息前稅后凈利 + 折舊和攤銷 - 營運資本增加 - 資本支出 折舊和攤銷: = 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 固定資產折舊 + 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折舊和攤銷實際是未付現費用。 營運資本增加: = 存貨增加 + 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 + 待攤費用增加 - 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 - 預提費用增加 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 = 應收帳款增加+預付帳款增加+應收票據增加 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 =應付帳款增加 + 預收帳款增加 + 應付票據增加 二.資產負債表測算法: 這種方法,注冊會計師全國統考的《財務成本管理》輔導教材中有介紹。 資本支出: = 購置各種長期資產的支出 - 無息長期負債的差額。 長期資產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 固定資產支出 = 固定資產凈值變動 + 折舊 其他長期資產支出 = 其他長期資產增加 + 攤銷 無息長期負債包括長期應付款、專項應付款和其他長期負債等。 自由現金流 = 息前稅后凈利 + 折舊和攤銷 - 營運資本增加 - 資本支出 折舊和攤銷: = 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 固定資產折舊 + 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指在計算利潤時已經扣減的固定資產折舊和長期資產攤銷數額。它們雖然也是可以減稅的項目,但是本期并未支付現金,因此實際是未付現費用。 營運資本是指流動資產和無息流動負債的差額。 營運資本 = 流動資產 - 應付帳款 - 預收帳款 - 其他應付款 - 其他流動負債

六、每股自由現金流量怎么算?
自由現金流量=(稅后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科普蘭(Tom Copeland)教授(1990)(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 Inc.)的資深領導人之一)更是比較詳盡地闡述了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方法:“自由現金流量等于企業的稅后凈營業利潤(Net Operating Profit less Adjusted Tax, NOPAT,即將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營業利潤扣除實付所得稅稅金之后的數額)加上折舊及攤銷等非現金支出,再減去營運資本的追加和物業廠房設備及其他資產方面的投資。它是公司所產生的稅后現金流量總額,可以提供給公司資本的所有供應者,包括債權人和股東。”
七、如何計算自由現金流?
科普蘭教授(1990)更是比較詳盡地闡述了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方法:“自由現金流量等于企業的稅后凈營業利潤(即將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營業利潤扣除實付所得稅稅金之后的數額)加上折舊及攤銷等非現金支出,再減去營運資本的追加和物業廠房設備及其他資產方面的投資。它是公司所產生的稅后現金流量總額,可以提供給公司資本的所有供應者,包括債權人和股東。” 自由現金流量=(稅后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一(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自由現金流量表現形式 隨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衍生出兩種表現形式:股權自由現金流量(FCFE, Free Cash Flow of Equity)和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 Free Cash Flow of Firm), FCFE是公司支付所有營運費用,再投資支出,所得稅和凈債務支付(即利息、本金支付減發行新債務的凈額)后可分配給公司股東的剩余現金流量,其計算公式為: FCFE=凈收益+折舊-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追加額-債務本金償還+新發行債務 FCFF是公司支付了所有營運費用、進行了必需的固定資產與營運資產投資后可以向所有投資者分派的稅后現金流量。
八、自由現金流的計算
原發布者:陽林江自由現金流的計算巴菲特用什么來估值?自由現金流!所以,只要解決了自由現金流的問題,就可以輕松應用巴菲特式的估值方法!但是,現行的財務報告中沒有現成的自由現金流的數據,這成了許多價值投資者對用自由現金流估值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筆者參考了許多資料及其他價值投資者的心得,結合自己的一點體會,得出結論:自由現金流數據其實可以輕松獲得!自由現金流分為公司自由現金流(FCFF)和股權自由現金流(FCFE),FCFF的經濟意義是:歸屬于股東與債權人的最大現金流;FCFE即是歸屬于股東的最大現金流。其原始的公式為: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稅后凈利潤+利息費用+非現金支出)-營運資本追加-資本性支出很多人就是被這個橫跨三大財務報表的公式所嚇暈,由此認定自由現金流過于復雜且莫衷一是。我的意見是,鑒于財務核算過程的繁雜,應該立足于公司財報提供的“現金流量表”來獲得相關數據而不是親自摘取數據來計算自由現金流,因為親自摘取數據反而會掛一漏萬。通過查看“現金流量表”的附注:《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我們可以明確得出結論:FCFF=(稅后凈利潤+利息費用+非現金支出)-營運資本追加-資本性支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資本性支出這個結論我查看了相關的資料,目前還沒有人提出太多質疑。但這里還有兩個問題需要探討:一、關于資本性支出一項多數人只考慮固定資產的現金凈流出,忽略投資的現金凈流出,其實對于以投資為主的控股型
九、如何計算上市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量?
計算企業的資本支出和自由現金流,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都可以計算。 用資產負債表數據計算準確性稍差,因為有些現金的增加,可能是用于資本支出的,企業不能自由支配它,因此并不能完全作為營運資本的增加。 現金流量表法準確度略高,但由于我國現金流量表普及較晚,一般企業編制現金流量表的普及度和準確度難較低,因此也仍在沿用資產負債表的測算方法。即使在較早引進西方的信貸財務調查分析體系的銀行業,多數仍是兩種方法并用。本人接觸過六家銀行的企業財務調查分析報告,都有這種情況。 一.現金流量表測算法: 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自由現金流 = 息前稅后凈利 + 折舊和攤銷 - 營運資本增加 - 資本支出 折舊和攤銷: = 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 固定資產折舊 + 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折舊和攤銷實際是未付現費用。 營運資本增加: = 存貨增加 + 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 + 待攤費用增加 - 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 - 預提費用增加 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 = 應收帳款增加+預付帳款增加+應收票據增加 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 =應付帳款增加 + 預收帳款增加 + 應付票據增加 二.資產負債表測算法: 這種方法,注冊會計師全國統考的《財務成本管理》輔導教材中有介紹。 資本支出: = 購置各種長期資產的支出 - 無息長期負債的差額。 長期資產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 固定資產支出 = 固定資產凈值變動 + 折舊 其他長期資產支出 = 其他長期資產增加 + 攤銷 無息長期負債包括長期應付款、專項應付款和其他長期負債等。 自由現金流 = 息前稅后凈利 + 折舊和攤銷 - 營運資本增加 - 資本支出 折舊和攤銷: = 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 固定資產折舊 + 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指在計算利潤時已經扣減的固定資產折舊和長期資產攤銷數額。它們雖然也是可以減稅的項目,但是本期并未支付現金,因此實際是未付現費用。 營運資本是指流動資產和無息流動負債的差額。 營運資本 = 流動資產 - 應付帳款 - 預收帳款 - 其他應付款 - 其他流動負債
以上就是有關自由現金流在股票財報中如何計算的詳細內容...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