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CPI定義
CPI即指消費者價格指數,為在提供特定通貨膨脹指標的情況下,多項消費者商品與服務的平均值。
CPI變動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體現,數據增長表示通貨膨脹加強,數據降低則顯示通貨緊縮加劇。各國中央銀行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維持通貨膨脹水平與目標一致。央行使用貨幣政策調整實現該目的,如調整基準利率.
通常,多于一項消費者價格指數用以評估特定經濟的通貨膨脹水平。不同的商品和服務用以評估統計主體的不同領域。
CPI由央行定期公布。
CPI高低含義
一般定義超過3%為通貨膨脹,超過5%就是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CPI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國家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可用的手段有加息、緊縮銀根、采取穩健的財政政策、增加生產、平抑物價等。
各國CPI計算方式

美國
美國的CPI統計范圍涵蓋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醫療、成衣、娛樂、其他等七大類商品的物價來決定。
中國
中國的CPI統計范圍包含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醫療保健、交通通信、娛樂教育文化、居住八大類產品價格,在八大類產品中CPI權重最高的是食品,其權重為32.7%,因此食品價格的變動會直接影響CPI的變動。
中國臺灣
目前臺灣的CPI統計范圍共包括395個項目群,包括食物類(肉類、水產、蔬菜、水果等)、衣著類(成衣等)、居住類(房租、水電燃氣等)、交通類(油料費、交通服務費等)、醫療保健類(醫療費用等)、教育娛樂類(教養費用等)以及雜項類(理容服務費等)等7個基本分類,以1985年開始統計的臺灣地區家庭消費結構為權數,此項權數主要根據家庭收支調查資料計算而得,每五年更換一次,以反映消費支出型態的變化。
來源:恒生指數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