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控股公告稱,針對2022年4月14日收到的北京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辦法決議書,現已按照要求完結相關整改作業并已向北京證監局提交書面整改狀況陳述。
北京證監局對聯想控股采納行政監管辦法港交所會跟進嗎?
雷達財經出品文|張凱旌編|深海
4月14日,中國證監會北京證監局發布《關于對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采納責令改正行政監管辦法的決議》(下稱“《決議》”)。
決議指出,北京證監局于2021年9月8日至18日對聯想控股公司進行了現場查看,發現公司存在定時陳述、臨告發表不及時、資金拆借發表不精確等問題。公司包括年報在內的多份陳述在港交所發表時刻均早于在上交所發表時刻。
這是近半年內聯想第2次與證監會監管辦法發生聯絡。2021年9月,聯想集團請求科創板IPO并取得受理,中金公司擔任其發行的保薦組織,但僅8天后該請求就被聯想集團撤回。12月29日,證監會公告稱,中金公司及5名個人因擔任聯想集團科創板IPO保薦人未勤勉盡責被約談。
有律師以為,北京證監局出手后,港交所也或許會對長時間以來聯想買賣過程中的買賣記載、資金狀況等進行徹底查詢,對其涉嫌違規行為視情節輕重的不同采納相應的自律監管辦法。
雷達財經注意到,近一年對聯想而言并不和平,上一年年末司馬南的連番“炮轟”,引發了聯想品牌危機。
律師:港交所也或許采納監管辦法
依據北京證監局發布的監管決議,聯想控股存在定時、臨告發表不及時的問題。
公司2020年年報、擬收買盧森堡世界銀行股權事項以及2021年全年成績在港交所發表時刻均早于其在境內買賣所發布時刻。其間,2021年成績于3月31日在港交所發布后,至今也未在上交所債券商場同步發表。
雷達財經注意到,北京證監局列出的聯想控股違背的幾項管理辦法中說到:“公司按照境內外其他監管組織、買賣場所等的要求揭露發表年度陳述、年度財政信息,或許將公司債券年度陳述刊登在其他媒體上的時刻不得早于在中國證監會指定媒體發表的時刻”、“債券存續期內,企業信息發表的時刻應當不晚于:企業按照監管組織、商場自律組織、證券買賣場所的要求或許將有關信息刊登在其他指定信息發表渠道上的時刻”。
此外,聯想控股有單個子公司股權質押未在相關征集說明書及定時陳述中發表;公司還存在“運營性與非運營性來往界定不行明晰,非運營性來往占款或資金拆借發表不精確”的問題。
雷達財經查找發現,聯想控股2017-2020年的債券年報,以及2021年債券半年報中,均表明陳述期內未發生過非運營性來往占款或資金拆借的景象。而股權質押方面,上一次在公司債券年報中提及還要追溯到2018年。
揭露資猜中,也鮮少有對聯想控股資金拆借等相關景象的描繪。只是在2020年聯想控股子公司聯泓集團旗下聯泓新材中小板IPO的上會稿中,曾提及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公司曾與聯想控股發生資金拆借。同期,聯泓新材及子公司聯泓出售還與聯想控股存在資金來往18筆,累計金額136.5億元。
不過,這些內容在聯想控股2016、2017年的債券年報中,也未提及。
依據上述內容,北京證監局決議對聯想控股采納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辦法。公司應在收到本決議書之日起,當即展開全面整改,并于收到本決議書之日起30日內提交書面整改陳述。
對此,聯想控股在14日午間回復稱,公司將按要求趕快完結整改并向北京證監局報送整改陳述。現在公司運營狀況正常、安穩,各項債券均如期足額付息兌付,未發生違約狀況。上述監管辦法不會對公司生產運營、財政狀況及償債才能形成影響。
雷達財經注意到,聯想控股本為港股上市公司,只是在上交所發行債券。在這種狀況下,監管的對待辦法會與A股上市公司有別嗎?北京證監局出手后,港交所是否會進一步做出反響?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清華大學研究生導師楊兆全對雷達財經表明,依據我國《證券法》的相關規矩,只要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行和買賣的股票、公司債券、存托憑據等證券發生違法違規行為,從而打亂境內商場秩序、危害境內出資者合法權益的,均應按照《證券法》的相關規矩處理并追查相應的法令責任。
因而,股票與債券的發行和買賣活動均受《證券法》所規制與維護;一起,《證券法》也并沒有區別港澳臺與大陸區域,統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區域。從現在的規矩自身來看,監管是天公地道的。
此外,楊兆全介紹稱,聯想控股遭到的“行政監管辦法”是一種“非行政處分性監管辦法”,處分力度較輕。該辦法首要意圖是指出問題,催促當事人趕快消除和糾正違法成果,并輔之以必定的行政束縛。
不過,依據2020年3月發布的《證券期貨商場監督管理辦法實施辦法》(征求定見稿)和當時實踐可知,行政監管辦法不能替代行政處分,如金剛玻璃、ST高升等上市公司均存在既被采納行政監管辦法又被行政處分的景象。
楊兆全以為,買賣所是自律性組織,一般依據法令頒發的權利和買賣所的內部規矩對買賣活動進行監管,證監會的監管辦法和處分成果對買賣所作業的組織也有必定的指引效果。
“因而,有了證監會的查詢成果,港交所或許會對長時間以來聯想買賣過程中的買賣記載、資金狀況等進行徹底查詢,對其涉嫌違規行為視情節輕重的不同采納相應的自律監管辦法。”
成績大漲,股價跌落
在此次被北京證監局點名前半個月,聯想控股剛剛發布了2021年成績陳述。

財報顯現,聯想控股成績增加顯著。公司2021年完成營收4898.72億元,同比增加17.32%;凈贏利57.55億元,同比增加48.78%,收入和贏利均創前史新高。與此一起,公司無論是凈利率仍是毛利率,較之2020年均有所提高。
但在二級商場上,聯想控股股價卻呈現了跳水走勢。發布成績當日早盤,其股價走勢平穩,午間發布陳述后,股價跌幅一度近9%,終究收跌7.33%。
雷達財經注意到,雖然從全年的視點來看,聯想控股成績漲幅顯著,但漲出來的這部分成績簡直都是上半年奉獻的。
同花順iFind顯現,聯想控股上半年的營收為2285.65億元,同比增23.64%;歸母凈贏利為46.91億元,同比增加636.07%。這意味著,聯想控股2021年上半年以占全年46%的營收,奉獻了占全年超80%的歸母凈贏利。從從前的財報來看,這并非常態。
職業人士以為,呈現這種狀況或和聯想控股與資本商場深度綁定的盈余方法有關。
與主營PC事務的聯想集團不同,聯想控股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出資公司,2020年的年報中,公司曾將營收構成劃分為戰略出資和財政出資兩項,其間戰略出資又細分為IT、金融服務、立異消費與服務、農業與食物、先進制作與專業服務。
在這五項出資中,IT是營收大頭,奉獻了總收入的92.38%;金融服務則是“贏利奶牛”,奉獻了總凈贏利的48.45%。
這樣的性質,決議了聯想控股所投企業的公允價值改動,也即股價的動搖,會對報表中的贏利發生顯著影響。
2021年上半年,資本商場體現較好,聯想控股一度推動了幾十家企業上市,贏利天然水漲船高。而下半年資本商場則呈現了風格切換,以醫藥板塊為例,聯想控股的重倉股圣湘生物、開辟藥業、康諾亞、燃石醫學,以及經過君聯重倉的康龍化成、諾輝健康等下半年均呈現大跌,給聯想控股形成了不小的壓力。
在此布景下,聯想控股的股價自2021年開年至9月初漲幅一度超81%,但自彼時高點至今又跌超44%,簡直徹底抹掉了此前的漲幅。
被司馬南炮轟玩金融后,聯想方案五年研制投入超千億
除了出資標的的改動,下半年的輿情危機也被以為是聯想控股股價難漲的要害。
2021年10月,聯想集團在請求科創板IPO獲受理8天后閃電撤回上市請求,而且公司在很長一段時刻內都未對此進行揭露回復,引發了外界對其“科創特點”缺乏的質疑。
雖然聯想集團在招股書中說到,公司近三個財年每年都有超百億的研制投入,為科創板已掛牌和已請求企業中投入最多。但從占比來看,聯想集團科研投入缺乏3%,而科創板2020年年報數據顯現,其上市公司研制投入占營收份額的中位數為9%。
與此一起,聯想集團在2021-2022財年第一和第二財季的凈利率別離只要2.86%、2.85%,哪怕是到了第三財季,聯想營業額和凈贏利均創下前史新高的狀況下,其凈利率也只提高到3.17%,與遍及意義上高科技公司的凈利率水平相去甚遠。
“含科量”缺乏,也引發了證監會對聯想集團及其相關公司的重視。年末,證監會對擔任聯想集團科創板IPO的保代組織中金公司及5名從業人員進行約談。
證監會指出,中金在保薦聯想集團請求在科創板上市的過程中,未對聯想集團科創特點確定實行充沛核對程序,首要依靠發行人供給的說明性文件得出結論性定見,相關程序及獲取依據缺乏以支撐發表內容,未能完好、精確點評發行人科創特點。
在此期間,司馬南懟聯想的視頻也開端在交際渠道中發酵。司馬南質疑,聯想在開展過程中存在國有資產被賤賣、高管天價薪酬、資不抵債有暴雷危險、高管一半是外國人、打著科技公司名頭大玩金融事務等現象,并得到了友們簡直一邊倒的力挺。
雷達財經注意到,自此之后聯想就成為了司馬南的長時間重視目標。雖然2021年末聯想控股曾在內發聲明稱,經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承認,2009年的那次股權轉讓“完成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每次中心巡視和國家審計署審計均未對此提出過任何貳言”,但司馬南的“聯想賤賣國資”系列視頻仍是拍到了三十期,且其還針對聯想的用地、海外存款等問題持續“開炮”。
事實上,在言論的高壓下,聯想正有意識地測驗改動。公司在近期的揭露表述中顯著增加了對研制投入的著重,如4月6日的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就表明,未來五年研制總投入將超越1000億元人民幣。
而比照之下,聯想集團2011-2021財年研制費用累計投入1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缺乏千億。
此外,2021年成績發布后,聯想控股修改了核算口徑。其營收構成變為了“工業運營”、“工業孵化與出資”兩項,其間工業運營旗下包括四家公司:聯想集團、聯泓集團、佳沃集團和盧森堡世界銀行。
依據核算,這四家公司別離歸屬IT、雙碳、消費、金融賽道,對總收入的奉獻占比超99%,對總凈贏利的奉獻占比超100%,在公司總資產中的占比超81%。而四家公司中又尤以聯想集團為重,其在總收入中占比超92%,總凈贏利中占比超69%。
雷達財經曾在《被司馬南炮轟是金融帝國,聯想冤嗎?》一文中說到,2014-2020年的七年間,聯想控股金融事務凈賺117.55億元,IT事務僅70.99億元。其間2020年金融服務的凈贏利占公司總凈贏利的48%,IT則占到54%。與一年前比較,金融事務在公司權重中的占比顯著下降。
在連遭監管、風評下滑布景下,聯想能靠加大研制投入,打贏估值翻身仗嗎?雷達財經將持續重視。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制止轉載。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