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代鞋王百麗集團突然退市,20000多家門店和120000多名員工不知何去何從,創始人鄧耀一夜之間失去了希望。在生死攸關的時候,一個神秘的年輕人向百麗扔了531億港元。其他人嘲笑他又笨又有錢,沒想到兩年后他賺了三倍多。
當時,一代鞋王百麗已經像老了的英雄。創始人鄧耀看著這個垂死的老企業,各行各業的投資者也紛紛繞道而行。這時,高瓴資本的張磊站了起來,直接向百麗扔了531億港元。
百麗創始人鄧耀,一位80多歲的老人,立即同意,只為了拯救他奮斗一生的企業,并保住12萬名員工的工作。他說:“我不在乎是否退出,也不在乎錢。我關心的是公司是否能帶領10多萬員工與更好的合作伙伴一起工作。 ”鄧耀的話,更加堅定了張磊的投資決心,張磊成為新老板。
說到百麗集團,它曾經創造了商業神話。創始人鄧耀在1950年代開始當學徒,1960年代開了一家鞋廠,1970年代初開了自己的鞋店,1979年Belle(百麗)這個品牌在香港正式推出,百麗于2007年5月23日在香港上市。
2007年百麗上市后,迅速擴張發展。憑借一款又一款爆款鞋,直接成為全球最大的女鞋品牌,甚至打出了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的口號。
2008年,國內皮鞋市場銷量前10名中,有6個品牌屬于百麗,其中包括核心品牌Belle連續13年位居中國女鞋銷售榜首。
然而,美好的時光并沒有持續多久。自2013年以來,由于鞋業和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百麗電商轉型的失敗,股價不斷報出新低,從每股18港元的高跌至每股4港元,市值縮水近80%。到2017年,百麗的銷量已經連續21個季度下滑,形勢更加嚴峻。
面對這個龐然大物,很多投資者都不敢輕易動手,但此時張磊看到了機會,他在內部會議上說:“百麗現在每年賣出6500多萬雙鞋,再加上3500多萬件服裝銷量,銷售額達到400多億元,一年有幾十億現金流,為什么說它不行?”
事實上,除此之外,百麗的創始人鄧耀和他的團隊一輩子都在做鞋,他們對制鞋有著近乎信仰的堅持。張磊認為他們有真正的專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只不過他們暫時遇到了困難。只要能幫助他們解決商業和思維升級的問題,百麗仍然會發光。
于是,張磊帶領高瓴資本的120多支賦能團隊進駐百麗,從智慧店系統的設計到產品的展示,再到打造,對百麗進行數字化改革,最后改革供應鏈數據反饋,經過一系列數字化轉型,短短兩年,一代鞋王重生。

2018年雙11,百麗集團鞋、體、服三大業務線上銷售僅113分鐘就超過2017年全天成交,同比增長71%,同期線下銷售增長超過18%,創下單日銷售新紀錄。
2019年,百麗子公司在香港上市,市值一舉超過700億港元,張磊獲得了近300億的投資回報,這意味著張磊在百麗的投資已經是一筆穩定的交易。至此,張磊又創造了一個投資神話,被媒體稱為百麗鞋業背后的男人。
事實上,他的實力并不局限于此。除了百麗集團,他的高瓴資本還投資了京東、愛爾眼科、格力、福耀、美團、攜程、拼多多等800多家企業,其中任何一家都是超重量級的。
張磊的成功絕非運氣和偶然。他深受巴菲特的長期投資和大衛·斯文森的價值投資兩種投資理念的影響。在調查一個行業和一家公司時,他通常先看前景和趨勢,而不是報告和收入。
每當有人問起張磊的人生和投資理念時,張磊總是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看一兩個季度,有人看一兩年,有人看利潤,我看五年、十年、二十年。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理解自己的人生哲學和投資思維,幫助更多的人成為有價值的人,做有價值的事情,張磊花了五年時間將自己15年的投資經驗寫進了《價值》一書,里面包含了張磊多年來的投資理念和方法,還有高瓴資本的7個投資公式,更有個人價值的實現,可以說是張磊對自己投資經驗的毫無保留。
《價值》一經出版,立即得到了馬化騰、雷軍、劉強東、曹德旺、董明珠、李彥宏、馮侖等50多位大佬的推薦。
無論你是在職場,在官場上努力工作,還是在商場里跌宕起伏,如果你想突破固有的思維和當下的困難,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你不妨讀一讀這本書《價值》,這可能會幫助你找到新的想法和出路。(如你需要了解書籍,點擊下方看一看)
價值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