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躺贏君(轉載請獲本人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
關注公眾號:躺贏君
昨天的文章不出意外收到了抬杠的回復:
每當我說投資要想十年后的時候,都會收到很多這樣的回復。
但熟悉我的同學應該知道,我很重要的一個投資策略就是“不預測,只應對”。
而我又經常說投資要看十年,想長期,甚至寫了一篇《我喜歡永遠不用賣出的資產》來闡述我篩選投資標的時的重要思考方式。
所以我是自相矛盾嗎?投資中我們到底要不要預測?要的話該怎么預測?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預測」。
先說回那個抬杠者的思路,這估計是不少人都相信的邏輯:
明天會發生什么你都不知道,你跟我說你能預測十年后?
三年前你都沒預測到會有新冠,十年后你又能預測個啥?
聽著是不是很有道理?
但這其實是一個萬能邏輯,幾乎可以杠任何與預測沾點邊的事情:
你說:
在一個中高速增長的經濟體中,股市是長期上漲的,所以十年后,股市整體的點位大概率會比現在高。
TA說:
三年前你都沒預測到會有新冠,十年后你又能預測個啥?
你說:
XXXX作為一家商業模式非常好的公司,十年后大概率會比今天好。
TA說:
三年前你都沒預測到會有新冠,十年后你又能預測個啥?
你買養老保險;
TA說:
你也不知道你能不能活到退休,買什么保險?
發現這種邏輯的荒謬了嗎?
人類不可能脫離預測而存在,如果我們不預測任何事情,我們將無法做出任何行為。
很多事情背后,都有隱含的預測。
買股票背后隱含的預測是:
股票未來的價格會上漲。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背后的隱含預測是:
公司未來創造的自由現金流符合自己的預測。
買養老保險背后隱含的預測是:
你能活到領養老金的年紀。
投資以及很多行為背后隱含的預測是:
我們下一秒還活著,明天地球不會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毀滅。
這種我們無法判斷短期的某件事,所以更不可能判斷長期的某件事隱含的一個假設是:
所有短期的事情都比長期的事情難預測,所以短期的某件事你預測不了,長期你更不可能預測。
但這個假設成立嗎?
有些長期的事情就是比短期好預測啊。
貝佐斯就說過,人們長期對于多快好省的需求是不變的,不可能有人喜歡更少、更慢、更差、更貴的電商平臺吧?
所以判斷人們十年后對電商平臺的需求,就是比三年前判斷新光會不會發生容易很多啊。

還有前面我說的,判斷股市整體、好公司十年后會比現在好,就是比判斷下個月的股價容易啊。
所以當我們說「不預測,只應對」的時候,我們說的是什么?
說的是不要預測那些我們不能預測的東西,比如:宏觀局勢、明天的股價、自己不懂的公司、未來三個月會不會大跌我先賣出等跌再買回來……
而那些說長期無法預測的人,往往特別愛預測這些東西,長期無法預測只是他們短線投機的理由。
我不需要三年前預測到新冠會到來,我只需要預測到:
類似新冠這樣的黑天鵝導致的大跌,在我的投資生涯中一定會到來,會經常到來,這就足夠了。
這樣我就能為此做好準備,來的時候我能活下來,就好了。
同時我還預測,只要支撐經濟體增長的條件還在,這些黑天鵝過去后股市還是會繼續上漲,因為過去我們經歷了非典、亞洲金融危機、次貸危機、全球各種地緣沖突……最后都是這樣過來的。
所以我們不是不預測,也不是所有的事都要預測,我們只需要預測我們能預測的就好了。
再往深點說,如果你對認知科學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知道:
人類大腦中的新皮質(高級腦區),就是一個預測引擎,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學習,完完全全都依靠預測。
預測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優勢:
我們的祖先正是通過整合各種信息,形成一套預測系統,預測哪里有水源、哪里有獵物、某種獵物被射傷后會有什么反應……
說到投資上,巴菲特比我們投資水平高就體現在他的預測系統比我們的強大太多。
可以說,不預測,不為人。
這個話題要展開可以寫好幾本書,這里就先打住。
所以既然預測是必要的,那究竟怎么預測才更好呢?
關鍵其實就是我們前面說的:
你要知道什么是你能預測的,什么是你不能預測的。
以下幾個我總結的規律或許能幫助你更好地預測:
1.我們預測的,往往是一件事情發生的概率,而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結果。
就比如我說股市長期上漲這件事,指的是這是一件大概率發生的事。
你非要說某某小概率事件有發生的可能,所以你的預測不是100%發生,所以你別預測了,那就是抬杠了。
我知道理解這點很難,所以寫了這篇《人類難以理解概率》。
我們買股票,有60%的勝率已經可以讓你在長期取得非常好的收益了,并不需要100%正確。
更有甚的,風險投資領域,只要你投中一個谷歌,其他的99個項目都失敗也一樣是盈利頗豐。
預測并不需要100%正確,但杠精最愛使用的抬杠法就是,你某某預測錯了,所以你的預測都是錯的,這就叫:
抬杠者正確,下注者賺錢。
2.空間上,一些更抽象的、趨勢性的、更模糊的預測,比具體的、短期的、精確的預測要容易。
就是前面說的,股市長期上漲、你懂的公司未來的現金流,比具體怎么漲,會不會先跌再漲,下個月股價多少容易預測。
3.時間上,會不會發生比什么時候發生要容易預測。
你懂的好公司,十年后會不會漲,比啥時候漲容易預測。
低估的股票會均值回歸,比什么時候均值回歸容易預測。
4.預測是要隨時調整的。
我投資的公司基本面惡化了,或者出現什么黑天鵝,我當然要調整我的預測。
但我不會因為我沒法事先預測這些就不預測了,也不投資了。
因為不能精準預測就不預測,和凡事都要預測一樣,都是一種自戀。
前者是“我不能錯”,后者是“我都是對的”。
而好的預測者,是在兩者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以上內容僅作為個人記錄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按此投資后果自負。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