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通貨膨脹哪些股票受益受益股有哪些長江中游城市群獲批利好哪些股票
一、通貨膨脹哪些股票受益
通貨膨脹影響下,對以下幾個賽道股票利好:(1)煤炭、有色金屬、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性產品位于產業中上游,下游產業對其有很大的需求,相關上市公司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很強的壟斷力,因此其定價能力相對較強,因此這些公司將在通脹環境下受益于價格上漲。從外部經濟來看,國際能源和有色金屬價格都在上漲。這種漲價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通過進口傳導到中國。另外,這些資源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在產品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單位生產成本不會增加太多,必然會擴大其單位產品的利潤空間。(2)銀行業銀行業提供的資金是很多行業的投入要素,是其他行業的上游。在通貨膨脹加劇的背景下,央行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加息,結果是利差不斷擴大,這自然有利于銀行。另一方面,隨著存貸款利差的不斷擴大,銀行也有了擴大貸款的動機,貸款規模的擴大也有利于銀行。(3)原料藥在成本驅動的通脹背景下,原料藥和石化產品上游農產品大幅上漲,也導致原料藥價格明顯上漲。然而,原料藥行業的市場集中明顯高于其上下游,因此原料藥制造商可以轉嫁上下游成本上升的壓力,從而受益于成本驅動的通脹。(4)煙草高端白酒和葡萄酒食品制造加工行業是最終消費品。雖然他們有能力將成本轉嫁給最終消費者,但由于大多數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因此,產品的價格漲幅往往不如成本高。然而,高端白酒的市場競爭結構是寡頭壟斷市場,他們對市場有很強的壟斷性,葡萄酒行業的市場集中也相對較高,所以他們也有產品的定價權,即使農產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他們仍然可以獲得超額回報。(5)酒店和旅游中國勞動力價格上漲將長期存在,這決定了生產率差異和通貨膨脹將長期存在。然而,生產率差異膨脹將發生在無法大規模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部門、資源受限的產業,產業以及無法交易或轉移的服務特征。基于此,酒店和旅游業將受益于生產率差異通脹。一旦酒店和旅游是最終的服務消費,主要成本就是人工成本,受上游漲價影響較小,但在強大需求的支撐下,其成本轉移能力更強。(6)醫療、文化娛樂、教育醫療、文化娛樂、教育作為最終的服務消費,對上游價格的依賴性較小,其價格上漲主要是工業化成熟階段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力短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導致需求增加等原因造成的。因為有大量的需求,這些行業可以通過漲價轉嫁勞動力成本上漲等等,從而從通貨膨脹中受益。(7)房地產雖然大部分人買房是為了住宅消費,但由于消費周期長,一般被視為投資產品。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大量資產價格面臨重估,房地產作為投資產品的價值更加突出。日本和韓國的工業化進程表明,通貨膨脹伴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房地產對上游產品的價格有很強的依賴性,但在中國需求旺盛、供給有限的背景下,房地產的價格轉移能力很強,不斷上漲的原材料成本可以完全轉移到下游。(8)奢侈品奢侈品被認為是一種超越人的生存和發展范圍,具有獨特性、稀缺性和稀有性的消費品。奢侈品可以存在于各種高端最終消費品行業。國內奢侈品消費正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人們對珠寶、金銀飾品、名表、古玩字畫等高檔藝術品的需求大幅增加。

二、受益股有哪些
國際板開閘在即 哪些股票受益?決策層正推進境外企業在A股發行上市。這些境外企業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質將被劃分為"國際板"。瑞銀證券(主力追蹤)曾發布報告,列出三類可能在A股上市的"外企候選人名單":第一類是在內地有不少業務的外國公司;第二類是香港藍籌股;第三類則是香港紅籌股。 國際板破土在即:匯豐控股啟動A股上市準備工作 在境內企業IPO(新股首次公開發行)加速之際,境外企業登陸A股(國際板)的開閘步伐也陡然提速。昨日晚間,匯豐控股(0005.HK)內部的一位相關人士告訴早報記者,匯豐控股目前已經敲定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600030),為其A股上市提供服務。 "集團整體業務上市" 關于集資規模、上市時間,匯豐亞太區主席鄭海泉周二在接受香港當地電臺采訪時說,有關赴上海上市一事,仍在與內地部門密切溝通,目前進展不錯,何時落實由內地決定,而集資金額有待宣布。 而匯豐控股主席葛霖此前的說法是,匯豐控股此次A股上市將選擇集團整體業務上市的方式,而非分拆內地業務上市。 另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匯豐控股有意明年在A股上市,籌資額在30億-50億美元,"有關匯豐控股A股IPO準備工作的啟動會議,定于周二晚些時候召開。" 另有消息稱,匯豐將A股上市時間定在明年下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報道屬實,匯豐控股計劃中的A股發行規模遠低于該公司今年一季度實施的182億美元配股。 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某知情人士稱,匯豐控股通過配股籌集了大量現金,發行A股只是一種象征性舉措,其背后并不存在實質性的資金需求。 "匯豐到上海上市,有助加強上海成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對國家、集團和內地企業都是好事。"鄭海泉昨日說。 可見的是,"國際板"已被明確列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案。 同樣是回應國際板問題,匯豐控股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昨日指出,中國是該公司實現增長的最大關鍵,在未來25-50年內都將是該公司的投資重點。 眾外企觀望國際板 有意A股上市融資的并非只有匯豐控股一家。 除匯豐外,還有不少境外公司對A股上市"情有獨鐘"。東亞銀行常務副行長林志民一個月之前就曾表示:"有意成為首家在內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外資銀行。" 但由于目前關于外資公司在A股上市的細則仍未推出,更多公司措辭謹慎。包括恒生銀行、渣打中國在內的幾家外資企業相關人士昨日均維持原有口徑:考慮A股上市,但仍需等待政策明確后以做決定。 渣打銀行的一位內部員工告訴早報記者,該公司對A股上市其實并無太多動作,短期內并不太可能登陸A股。 至于此前一度引起市場遐想的"金股"--可口可樂,該公司相關人士態度更是謹慎,其對傳言不予置評。(東方早報) 傳匯控A股IPO啟動 8月4日,有市場消息稱,匯豐控股(0005.HK)A股上市時間表初定為明年下半年,并稱匯控已委任中金及中信證券為內地上市賬簿管理人。 外電引述匯控新聞發言人David Hall融資,該集團的確已為在上海上市委任顧問,但并未透露顧問名單。消息稱,匯控是在兩周前委任中金與中信證券的,前期準備的首次會議將于下周召開,預計明年上市,集資額在30億至50億美元。 “匯控A股上市計劃正在按程序進行,仍待監管部門批準。”匯控集團主席葛霖在3日的中報記者會上稱。 4日,匯控若香港新聞發言人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不對上述消息作評價,僅表示上市計劃仍在等待監管機構的審批。 “匯控選擇明年內地上市,最好在明年上半年。從目前A股的流動性與資金量來看,匯控在A股上市沒有任何問題,明年上半年,隨著私營部門開始參與投資,市場的積極性會更高,信心會更好。”瑞銀執行董事唐志剛4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唐志剛說,中國經濟復蘇的步伐很明顯,明年情況會更好,經濟將有更強勁的增長,基本面更穩固,經濟增長質量與速度會比較理想,再加上流動性充裕,政府也支持一些公司直接到股市融資,而不僅僅依靠銀行貸款,減輕銀行所面臨的風險,明年的股市會比今年更牛。 “但明年下半年如果通脹來了,將對股市造成較大影響,情況就很難說了,因此明年上半年一定是很好的機會。雖然A股市場目前看有些被高估,但這也進一步證明市場需要一些大的IPO吸納資金。現在在內地IPO的公司都很受追捧,像匯控這樣的公司,明年上市也一定非常受追捧。”唐志剛告訴本報。 唐志剛說,30億至50億美元的融資額相對于A股的資金量來說,很難對市場信心產生什么影響,因此,市場因匯控IPO而下跌的可能性基本沒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朱寶) 三類外企"候選"國際板 決策層正推進境外企業在A股發行上市。這些境外企業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質將被劃分為"國際板"。 市場此前猜測國際板有兩種方式最可能實施,第一種直接在A股市場IPO(首次公開招股);第二種是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后者是指境外上市公司拿出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CDR以人民幣交易結算,與普通股票一樣,可供境內投資者買賣。 此前,媒體報道的部分有意愿赴A股上市的境外公司包括匯豐控股、恒生銀行、紐交所、路透社、大眾汽車、奔馳、可口可樂、西門子、東亞銀行等。 瑞銀證券(主力追蹤)曾發布報告,列出三類可能在A股上市的"外企候選人名單": 第一類是在內地有不少業務的外國公司,這些公司不單將內地作為其最大的一個生產基地,甚至以中國為主要市場,對人民幣有很大需求。此類"候選人"包括從事零售業的寶潔、可口可樂、聯合利華、家樂福、沃爾瑪,以及從事制造業的西門子、大眾汽車、通用電器、IBM等。 第二類是香港藍籌股,包括匯豐控股、東亞銀行、長江實業、富士康、九龍倉等。這類公司已在內地有很多投資,對人民幣同樣有著很大需求。 第三類則是香港紅籌股,瑞銀預期,作為行業龍頭的紅籌公司,將是首批可于A股上市的"外資",包括中移動、中海油、聯想集團、華潤創業等。 所謂香港紅籌股,是指在境外注冊、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香港藍籌股,則是指業績優秀的香港本地上市企業。 國際板推出只待"發令槍"募資初期或只能投向境內 深圳創業板破土在即,上海國際板的推出也于近日出現加速之勢。 一位長期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國際板的專家昨日透露,證監會將會同其他部門為上交所的國際板制定專屬的上市規則或指導意見,"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國際板公司如要將募集資金拿到境外使用、該如何結算的問題。" 該專家稱,國際板的推出在幾年前就已克服了所有技術問題,"法規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還是看監管層決心。從目前來看,有了顯著進展。在實體經濟搞跨境貿易結算之際,再在虛擬經濟方面搞國際板,將加速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發行方式:傾向IPO 各方人士昨日均向早報記者指出,上交所醞釀的"國際板"將以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發行方式目前來看更傾向于直接發行A股(即首次公開招股,或說IPO)。 "預計推出初期,國際板在A股募集的人民幣將用于該企業在中國境內的投資。"上述專家指出,這樣就不會涉及貨幣兌換的問題,且境外公司在境內的業務拓展也能得以規避外匯風險。 是開設一個獨立的"國際板"還是并入A股交易?一業內人士稱"這不是大問題":"無論是獨立設板還是并入主板,國際板公司的大部分交易準則都會和A股主板公司相一致。" 對國際板的估值問題,上述專家認為,將會參照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估值。 "大家不用擔心A股的高估值重心會被國際板拉低,只要是國內投資者購買,不論這些境外公司在哪個板塊上市,其發行價格都有可能被推高。"一外資投行人士認為,關鍵問題并不在于境外公司在哪個"攤位"賣股票,而是誰來買他們的股票。 "和B股不沖突" 至于B股市場的存在是否會和國際板沖突的問題,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魯桂華認為,兩者完全可以獨立并存,"B股設立之初是因為我們需要美元,而現在我們購買他們的股票,給他們美元(注:境外企業通過A股上市籌集人民幣后,如最終將該筆資金拿到境外,涉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的問題),這顯然是兩個問題。何況A、B股的合并是必然趨勢。" 可查資料顯示,無論是從總市值還是股票交易量來考量,上交所均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交易所之一,全面推進國際化的條件已逐步成熟
三、長江中游城市群獲批利好哪些股票
1、城鄉統籌發展: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滬昆和京廣、京九、二廣等重點軸線,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發展格局,促進省際毗鄰城市合作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圍繞提高綜合保障和支撐能力,統籌推進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和現代化水平。 3、產業協調發展:依托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建立城市群產業協調發展機制,聯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壯大現代農業基地,有序推進跨區域產業轉移與承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4、共建生態文明:著眼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健全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聯動機制,共同構筑生態屏障,促進城市群綠色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格局。 5、公共服務共享: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全面加強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文化繁榮,聯合開發人力資源,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提升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 6、深化對外開放:把握全球化趨勢和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共建開放通道和平臺,推進國內外區域合作,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業內人士表示,中部地區經濟活躍將導致各地區聯系更加緊密,交通運輸將成為優先受益對象,主要上市公司是高速和公路個股,如湖北的楚天高速,安徽的皖通高速,江西的江西長運,湖南的湖南投資等。 此外,受益個股還包括皖江物流、宜昌交運、東湖高新、合肥城建、湖南發展等。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