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債券收益率如何計算債券收益率該如何計算債券到期收益率計算公式
一、債券收益率如何計算
人們做投資時,最關心的就是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有多少。在債券市場上,為了精確衡量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一般使用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這個指標。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是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與其投入本金的比率,通常用年率表示。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不同于債券利息。債券利息僅指債券票面預期年化利率與債券面值的乘積。 決定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債券的票面預期年化利率、期限、面值和購買價格。最基本的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到期本息和-發行價格)/ (發行價格 *償還期限)*100% 由于債券持有人可能在債券償還期內轉讓債券,因此,債券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還可以分為債券出售者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債券購買者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和債券侍有期間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下: 債券出售者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 =(賣出價格-發行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發行價格*持有年限)*100% 債券購買者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 = (到期本息和-買入價格)/(買入價格*剩余期限)*100% 債券持有期間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 =(賣出價格-買入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買入價格*持有年限)*100% 如某人于1995年1月1日以102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面值為100元、預期年化利率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1年發行5年期國庫券,并持有到1996年1月1日到期,則:債券購買者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 = (100+100*10%-102)/(102*1)*100% = ;債券出售者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 = (102-100+100*10%*4)/(100*4)*100% = 再如某人于1993年1月1日以120元的價格購買廠面值為100元、預期年化利率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2年發行的10年期國庫券,并持有到1998年1月1日以140元的價格賣出,則:債券持有期間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 = (140-120+100*10%*5)/(120*5)*100% = 以上計算公式沒有考慮把獲得的利息進行再投資的因素。如果把所獲利息的再投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計入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據此計算出來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即為復利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同時還要注意,由于人們在債券持有期內,還可以在債券市場進行買賣,賺取價差,因此,債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除利息收入外,還包括買賣盈虧差價。

二、債券收益率該如何計算
投資者進行債券投資,其目的就是為了多獲取利息收入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得。簡單地說,總預期年化收益是利息和資本的預期年化收益或損失之和。預期年化收益率計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預期年化收益率既是測量投資人財富增長或下降的尺度,又是衡量債券投資的預期年化收益是否達到投資人目標的一個準繩。總預期年化收益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預期年化收益率=[(期末值-期初值)+利息收入]÷全部購買價格在上述公式中,包括了差價與手續費。例如,李某年初購入一債券,總的購入價格是850美元,年末出售時價格為950美元,手續費25美元,利息收入50美元。由此資料可計算該債券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預期年化收益率=[(925-850)+50]÷850=14.71%。 若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上式的答案就不是最精確的了。更嚴謹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的計算方法應該是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因為該預期年化收益率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時間價值是一個財務上的概念,指的是現在的1美元往往比將來的1美元更值錢,因為現在的1美元進行投資后,能帶來潛在的預期年化收益。 預期年化收益率種類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票面預期年化收益率 票面預期年化收益率就是在發行債券時發行方所公布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是債券發行人承諾每年支付給債券持有人的利息率。年利息以票面值的百分比或金額表示。例如,一張面值為1000元的債券,票面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則其年利息為80元。票面預期年化收益率在整個債券存續期內是保持固定的,除非是可變利息債券,后者的預期年化利率在債券的存續期內是浮動的。 (2)本期預期年化收益率 本期預期年化收益率也是一種預期年化收益率的計算方法。本期預期年化收益率計算如下: 例如,某一種債券面值1000元,其票面預期年化利率為5%(即每年利息額為50元),則本期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與票面預期年化收益率相同)。但是,許多投資者可能在二級市場會把債券以高于或低于面值的價格進行交易。假如投資者以1100元溢價購入一張票面預期年化利率為5%的債券,其本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則降為4.45%(=50/1100)。 債券的價格、本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和票面預期年化收益率這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假如債券以折價交易,表明本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將大于票面預期年化收益率。要是債券以溢價方式交易,則本期預期年化收益率要低于票面預期年化收益率。本期預期年化收益率是那些關心眼前高預期年化收益的投資者衡量的有用工具。 (3)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 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是指通過一定的數學運算,使債券的利息及本金現金流的現值等于其價格的折現率,也就是債券的內部預期年化收益率。用數學運算有點麻煩,若投資者有內置金融方程的計算器,則可以輕而易舉地算出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如一只面值為1000元的10年期債券,票面預期年化利率為5%(每年利息50元),假如購買價格是770.36元,該種債券的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就應該為8.5%: 使用金融計算器的計算步驟為: 第一步,輸入購買價格770.36元,PV(Presentvalue)鍵。 第二步,輸入利息收入50元,PMV(Payment)鍵; 第三步,輸入到期價格1000元,FV(Futurevalue)鍵;第四步,輸入距到期時間n鍵(每年支付利息次數乘以年數);第五步,按i鍵,計算器就會算出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 假如沒有金融計算器,也可以根據數學運算計算出大概的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YTM),在計算時可利用下面的公式: 利用上述公式計算出來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24%,略低于金融計算器得出的實際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 除了上面兩種方法,投資者還可以用紙、筆和金融運算表計算出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下面的等式可以推算出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 這里,Σ表示求和,n是到期的年數。由上式得:770.36=。 如果使用試算法求解r值,那么,計算起來會很麻煩。首先估計一個r值,代入等式進行計算。如果該值不能夠使等式成立,則選擇另外數值直至找到正確答案為止,這對投資者的計算能力要求得比較高。 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包含了所有影響利息支付的因素,但它是建立在以下兩個假設條件基礎上的:-投資者持有的債券需到期;- 投資者必須以相同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將利息收入進行再投資。 要是債券沒有到期,可用出售價格替換到期價格以計算債券的內部預期年化收益率。同樣,如果債券有贖回條款,投資者可用贖回價格替換到期價格以計算贖回預期年化收益率。 在計算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時,這里假設了投資者會將利息所得以相同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進行再投資。情況要不是這樣的話,投資者的實際預期年化收益率就會與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不相等。例如,利息收入被用于消費而不是再投資,利息收入就不能帶來利息,那么投資者的實際預期年化收益率也就明顯要低于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同樣,如果投資者將利息所得的全部預期年化收益以及其他資金一起進行再投資,那么,最后實際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就會高于8%。 在實際投資過程中,預期年化利率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利息收入與到期預期年化收益很難一致。通常情況下,投資者將利息收入進行再投資時,利息收入與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不同。 雖然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并不能可靠地揭示債券的回報率,但是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在對不同預期年化利率、不同價格的債券進行比較與評估時,卻是非常有用的。例如,通過對AAA級債券與BBB級債券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的對比,投資者可以了解不同期限的債券的預期年化收益差別,還可以清楚地了解選擇低級債券可以增加的預期年化收益。 雖然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并不能可靠地揭示債券的回報率,但是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在對不同預期年化利率、不同價格的債券進行比較與評估時,卻是非常有用的。
三、債券到期收益率計算公式
投資者持有債券到期時,企業或者政府會進行還本付息,其到期計算收益率的公式為:到期收益率=(收回金額-購買價格+總利息)/(購買價格×到期時間)×100%。同時,根據付息的方式不同,債券到期收益率計算的公司有所不同:1、分期付息債券的計算到期收益率=[(債券面值×債券年利率)×剩余到期年限+債券面值-債券買入價]/(債券買入價×剩余到期年限)×100%。2、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到期收益率=[債券面值(1+債券面利率×債券有效年限)-債券買入價]/(債券買入價×剩余到期年限)×100%。3、貼現債券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到期收益率=(債券面值-債券買入價)/(債券買入價×剩余到期年限)×100%。拓展資料:債券是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為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并向債權人承諾于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債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借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由于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債券可以上市流通。債券收益,來自三個方面:債券的利息收益、資本利得和再投資收益。1)債券的利息收益,這是債券發行時就決定的,除了保值貼補債券和浮動利率債券,債券的利息收入是不會改變的;2)資本利得,即債券買入價與賣出價或買入價與到期償還額之間的差額,當賣出價或償還額大于買入價時,為資本收益,當賣出價或償還額小于買入價時,為資本損失。3)再投資收益是投資債券所獲現金流量再投資的利息收入(債券記息時間終止前)。債券收益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債券票面利率。票面利率越高,債券收益越大,反之則越小。形成利率差的主要原因是基準利率水平、殘存期限、發行者的信用度和市場流通性等。二是債券的市場價格。債券購買價格越低,賣出價格越高,投資者所得差益額越大,其收益就越大;三是利益支付頻率。在債券有效期內,利息支付頻率越高,債券復利收益就越大,反之則越小;四是債券的持有期限。在其他條件下一定的情況下,投資者持有債券的期限越長,收益越大,反之則越小。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