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有這樣一首歌,一唱起來就會讓人激動,熱淚盈眶;一唱起來就會引起共鳴,一人唱萬人和,這就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曲作者劉熾已去世二十多年;近日,詞作者喬羽也駕鶴西去。斯人已去,但是這首動人歌曲還會一代又一代地傳唱下去。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優美的旋律加上動人的歌詞,成了許多人啟蒙學唱的第一首歌曲,也成了終生不忘的歌曲。一次,臺灣作家龍應臺在香港大學演講《一首歌、一個時代》時,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我的祖國》,并輕聲唱起時,全場聽眾自發跟著齊唱,聲勢浩大,震耳欲聾。沒辦法,這就是藝術的魅力,音樂的感染力,當然還有濃郁的鄉情、親情、愛國之情。
還有一次,2020年10月22日,美國一支樂團訪華,樂團演奏《我的祖國》時,又出現了熟悉的一幕:音樂剛起至過門,觀眾席就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當前奏音樂剛剛過去,大家就情不自禁地隨和著樂曲旋律輕輕唱著……
“一條大河波浪寬”,有人曾問喬羽,你這寫的是長江還是黃河?喬羽回答說,你可以理解是長江是黃河抑或其他江河,或者就是你家鄉的一條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條大河也可以說是喬羽創造出來的,是祖國無數條江河的一個代表,是一條既抽象又具體的河,既陌生又熟悉的河。因此,這條河還可以理解為是一條藝術創作之河,波濤洶涌、白浪滔天、氣勢磅礴。

“一條大河波浪寬”,這條河還可以理解為是愛國主義之河。喬羽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吾輩雖說不上偉大,但我們都應當是祖國的赤子,沒有理由不熱愛祖國,也沒有理由不報效祖國。”“我自認為只是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愛國方式——為祖國而歌。” 如今,有著深沉愛國主義情結、一輩子謳歌“我的祖國”的喬羽走了,可在這條愛國之河里,通過他的歌曲,熾熱的情依然在淌,遼闊的愛依然在流,伴隨著深情的歌聲永遠奔騰不息,滾滾向前。
“一條大河波浪寬”,這條河還可以理解為歷史更替之河。不論是“滾滾長江東逝水”,還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們都是其中一朵浪花,有的浪花大一點,有的浪花小一點,有的浪花持續時間長一些,有的浪花只是短短的一瞬間。只要我們認真地活過了,努力地爭取過了,毫無保留地奮斗過了,沒有碌碌無為,沒有荒廢時光,更沒有“躺平”,遠離“油膩”與頹廢,活得如同歌里唱的那樣,“姑娘好像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并且,通過不懈勞動和埋頭苦干,“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我們問心無愧,青春無悔,“浪花里飛出歡樂的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歌者喬羽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留下了“一條大河波浪寬”等藝術精品,這是精神財富,震顫著無數人的心弦,滋養著無數人的激情。這首歌我們會一代一代唱下去,唱得天地錦繡,唱得江山如畫,“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客戶端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