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個利好消息,但是不是重大還得看股市反映。
信心比黃金貴一萬倍,這句話尤其適合股市。
如果消息能夠提振股民信心,那當然會是重大利好,股市也會大漲;
如果只是稍微提振了股民信心,利好還是利好,但作用也不會那么大。
就像向大海里扔一顆小石頭,只能起個小浪花,大海依然平靜如初。
不過,后者的可能性比較大一點兒。
一是因為過戶費只存在于上海交易所,還有新開的北交所,只有買賣滬市、京市股票時才會收取;
二是因為看著是降低了50%的費率,但其實過戶費的費率本身就比較小,原先只有十萬分之二。
即使這次降低到了十萬分之一,10萬的股票交易從收費兩元降低到收費一元,每筆交易也省不了多少錢。
還是那句話:信心比黃金貴一萬倍,就看該措施能把股民信心提振到什么程度了。
假如真是我判斷的這樣,即村里想要的預期結果沒有達到,那估計后續還有相關措施,比如降低印花稅稅率。
印花稅的收取與過戶費不同。無論是買滬市股票還是買深市股票,亦或是京市股票,這個稅就都得交。
并且,不像無歷史調整記錄可查的過戶費,印花稅稅率調整對股市的刺激可是有歷史記錄的。
印花稅稅率的每次上調都會刺激股市下跌,下調會讓股市大漲,從無例外。
1997年5月,印花稅稅率從千分之3上調到千分之5,股指下跌500點,跌幅達到了30%;
1998年6月,又從千分之5下調到千分之4,當天滬指收漲2.65%;
1999年6月,把B股的印花稅降到千分之3,上證B指在一個月內就從38點漲到了62.5點,漲幅近50%;
2001年11月,從千分之4下調到千分之2,股市半個月暴漲了100多點,漲幅達7.5%;

2005年1月,又從千分之2調整到千分之1,隔日滬指上漲1.7%;
2007年5月,又從千分之1上調到千分之3,當天股市跌幅超過6%,跌停個股859家,市值蒸發超1.2萬億。
當時的上市公司數量是1456家,跌停了59%;總市值近18萬億,而流通市值只有5萬億,一天蒸發了6.7%。
2008年4月,又從千分之3下調到千分之1,滬指漲了304點,漲幅高達9.29%,創下了七年漲幅的最高記錄;
2008年9月,印花稅改為單邊征收,即只向賣方收取。當天滬市漲了179.25點,漲幅為9.45%,上證指數漲幅超過9%。
這就是印花稅的威力,恐怖如斯。
其實這很奇怪。
因為從長期來看,公司股價上漲依靠的是它的賺錢能力,和費用沒有必然聯系。
并且,無論是過戶費還是印花稅,還都是與公司八竿子打不著的費用,只與投資者與稅務機關有關系。
費率上調了,公司落不著一毛錢;下調了,公司也不會虧一分錢。所以,費用影響股市漲跌就顯得有點奇怪。
不過,這倒也能理解。
因為股市漲跌不止于公司賺錢能力有關,還與股民對事件的解讀有關系,更與股民情緒有莫大的關聯,比如恐慌。
就像疫情初期,因為各種擔憂,大家都在囤物資,尤其是消毒水、口罩等,超市、藥店都賣斷貨了。
結果,囤物資與沒囤物資的人的生活過得也沒有什么不同。每天都有吃有喝,該咋過還咋過。
情緒就像病毒一樣,影響著股民的心理,繼而左右股市漲跌。
過戶費身家清白,印花稅功效卓著。
這輪過戶費的調整最終會被股民怎樣解讀,又會怎樣撩撥股民情緒,最終又能達到什么效果呢?
#中國結算:明起下調股票過戶費50%##投資理財#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