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記得贛州市曾經的幾家大百貨商場了?
照片中第二組是七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以前的文清路百貨商場位于大華萼巷口至老字號章江歺廳中間的現國盛證券位置,在沒恢復文清路名時期前我們老贛州人叫它民經、民用大樓,經、用、金這三字在贛州話(官話)口音里發音都相似諧音,如你聽到覺得是其中某個叫法都不奇怪,就象我們贛州人講八境臺,但口音說出來的是八金臺,是一樣的道理,贛州話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不一一道來,這就是贛州話的妙趣。
第一組照片是九十年代文清路起點南門口東側的百貨商場,他是七十年代未建九十年代前贛州市最大最高層(五層樓)的百貨商場,取代了原來的老贛州市百貨商場的規模。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由于國企改制的大潮流,章貢區百貨公司把該大樓出租,后來是否賣掉就不清楚了,近二十多年該大樓也進行大規模改建建了自動扶梯從一樓直到五樓,開挖地下后又做了地下樓層超市,幾經更換承租不同的經營范圍,現在該大樓的冠名為天譽百貨,要分清楚:不是中聯商城旁的中大百貨大樓(曾經也冠名過天譽百貨、天長地久婚紗攝影)哦!
它就是南門口最繁華地段的贛州市(章貢區)百貨大樓!
你記得起它的原來名稱嗎?
第三、四組照片是我截屏于八四年江西電視臺在贛州拍的第一部電視連續劇《封鎖線上的交易》,我曾在二000年12月發表過一篇《電視劇(封鎖線上的交易)你也許沒看過,但他演的電影你一定看過》的文章,著重介紹了這部電視劇在贛州老城區拍攝的花絮和演員的介紹。
三、四組照片就是當年拍這部劇借用了這座商場現場實景拍攝,不過為了符合反映三十年代中共贛州地下黨員在商場陪同國民黨贛州三江口稽查處處長夫人逛商場購物的那個年代場景,墻上粘貼了一些繁體字廣告,這二組圖片為商場大門口和商場內柜臺前其中一張年青女地下黨員與處長夫人站在商場門口的圖片,背后是七十年代未贛州公園拆掉了原民國時期建的樓臺閣式大門,后建的鐵柵欄大門這細節你能記得嗎?
說到這個百貨商場它的歷史就是贛州最早、最大、最齊全的百貨商場了。
它是在民國初期由當時的幾位廣東籍商人籌錢興建的,它的建筑風格就最廣東嶺南的騎樓風格,外看是兩層,其實是兩層半,從二樓的柜臺背后上去是貨物倉庫及平臺,建筑呈乚型由西南面轉東往西北,座落在北京路與西安路口西南往至圣路口東沿北往西至新街上口,共有三個方向的大門和出口六個,它們分別是,正大門在至圣路口三個大門,大門正對東南方向的中國人民銀行大樓和贛州公園大門,西南面最未端有一個進出口,此處里面有大樓梯通往二樓營業場所。
正大門處的大樓梯在二層臺階處往兩邊呈V各自上二樓二樓上的扶梯墻擺有長木靠椅供人休息聊天,西北面未端一個邊門,在往新街上巷子里走進約二十米還有一個進出口,里面有大樓梯通往二樓營業場所,整個樓上樓下通道都是暢通的,不過這巷口的進出口門一般是關閑的,該門是老式鐵柵格的平行伸縮門,其它的大門都是厚實的木門。
一樓大門正中廳是日用百貨西南是布匹、玻璃器皿、鋼筋鍋、搪瓷器,醫用藥品等經營范圍,西北是兒童婦女用品、五金化工交電、半導體收音機自行車、小副食品經營范圍。
二樓是服裝鞋帽、文具紙張文化、樂器用品、鐘表、售賣和維修,縫紉機及配件經營范圍。二樓的地板樓面是木地板的,小孩在樓板上跑會發出咚咚的聲響。

一樓騎樓下外墻有多個展示商品的大玻璃窗臺。
在民國時期它叫利華百貨商場,解放后改名為贛州市百貨商場。這段解放前的歷史現在沒有多少人曉得,人們總以為商場是解放后五十年代建的。
在新街上的南面是章貢區百貨公司的辦公地和倉庫,北京路的西段百貨商場未端是百貨公司的食堂,從北京路西南、至圣路西北這一片都是市百貨公司(章貢區)的地盤,因我從小就在百貨商場隔了一條新街上巷旁邊的西安路(現文清路)住,在這里住了二十多年對百貨商場太熟悉了,晚上幾乎天天一伙小伴們都會跑到那凱子去蒙眼狗狗,所以現在還能想得起來,腦海里就象放電影樣。
中國人民銀行這棟建筑是五十年代按照百貨商場的建筑風格樣式復制的,可能當時為了追求風格統一協調吧?
在九十年代這個民國騎樓風格的百貨商場整片區域拆了重建了一所高大上的豪華靚堂的新贛州市百貨商場大廈
沒過幾年新商場就關門停業淪落到和南門口的百貨大樓一樣的命運!
現在成了四平家電超市、家俱城、保險公司寫字樓了。
這地段曾經可是贛州市最繁華人氣最旺的地段,如同九十年代后的文清路南門口一樣!
它曾經與標準鐘、東河大橋八境臺通天巖望江亭同為贛州的地標建筑作廣告使用!
過往歷史上真正能名符其實稱為百貨商場的也就是這個至圣路上的老百貨商場和后來建的南門口百貨大樓,文清路的百貨商場所經營品種和解放路的百貨商場一樣都沒前二大商場這么全,只能算中等規模的商場。
像中山路、陽明路、建國路的紅星商場、南新綢布店陽明路百貨玻璃店等都是小商品和專項店了。
過往煙云難述說,不堪回首往事知多少?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