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股票的利好利空因素有哪些股票利空什么意思影響股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股票的利好利空因素有哪些
股市的政策面、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消息面等,是利空還是利多,升多了會有所調整,跌多了也會出現反彈,這是不變的規律。
投資者的心態不穩也會助長下跌的,還有的是對上市公司發展預期是好是壞,也會造成股票價格的漲跌。
也有的是主力洗盤打壓下跌,就是主力莊家為了達到炒作股票的目的,在市場大幅震蕩時,讓持有股票的散戶使其賣出股票,以便在低位大量買進,達到其手中擁有能夠決定該股票價格走勢的大量籌碼。
直至所擁有股票數量足夠多時,再將股價向上拉升,從而獲取較高利潤。
二、股票利空什么意思
利空消息是股票市場的專業術語,特指導致股價下跌的壞消息。
一旦股市為負,往往就是空頭市場。
許多投資者開始賣出籌碼,股票的股價大幅下跌。
非常容易被資金踐踏。
擴展信息:
1.利空消息是股票市場的專業術語,特指導致股價下跌的壞消息。
一旦股市為負,往往就是空頭市場。
許多投資者開始賣出籌碼,股票的股價大幅下跌。
非常容易被資金踐踏。
市場風險來自多種因素,需要綜合運用規避方法:
首先是把握趨勢。
對每只股票價格變化的歷史數據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從中可以了解其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和收益的可持續增長能力。
比如汽車制造業,在社會經濟比較繁榮的時候,公司的利潤是有保障的。
相反,當社會經濟不景氣時,人們的收入減少,汽車消費者就會大大減少。
一般在此期間是不可能輕易買入其股份的。
二是匹配周期性股票。
有些企業受自身經營的限制,所以一年中總有一段時間是停工停產的,在這段時間內股價大多會下跌。
為了避免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他們可以策略性地買入其他剛好相反的開始工作和停止工作的股票,以彌補股價可能下跌帶來的損失。
三是選擇買賣時機。
根據股價變動的歷史數據,計算標準差,并以此作為選擇買賣時機的通用標準。
當股價低于標準誤差下限時,可以買入股票。
當股價高于標準誤差上限時,你最好賣出你的股票。
第四,注意投資期限。
企業的經營狀況往往是周期性的,經濟景氣好的時候,股市活躍;當經濟氣候不好時,股市交易必然會萎縮。
注意不要把股市淡季當成大宗股票投資的時期。
在西方國家,股市的變化對經濟氣候更為敏感,通常在經濟衰退前6個月,股價已經開始下跌。
三、影響股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宏觀分析
1. 宏觀經濟變量
(1)利率
實際生活中的利率有很多種,與企業經營和人們生活最密切的就是存款利率、貸款利率。
目前我國的存貸款利率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放開,央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控制的是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
基準利率的變動表明中央銀行的意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非常之大。
最近的一次變動是2007年3月18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
通常認為利率的提高對股市起到負面作用。
首先,存款利率的上升使得存款收益更高,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投資者傾向于從股市撤出資金進行儲蓄(要理解在銀行存款也屬于投資,安全性高風險小收益低的投資);貸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公司的籌資成本,增加了公司償債的難度,盈利就相應減少;另外,房貸款利率的上升將使得一部分投資者從股市上把資金撤出來用于償還房貸。
以上的種種原因都造成股市資金的分流,股市資金的供給下降,如果將股票視為產品的話,對股票這種產品的需求就下降,根據價格與供求的關系,促使股價下降的壓力很大。
1993年5月15日和7月11日,央行兩度提高利率,上證指數受到打壓從1000跌落到幾百點,股民損失慘重,而1996年5月1日和8月23日兩度降低利率的結果則刺激股市急速上升。
但是上面這種傳統的利率與股價的關系也要結合經濟周期進行分析。
3月18日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上調并沒有使得股市應聲而跌,反而在震蕩整理中小幅上升,加息也不可能徹底扭轉當前蓬勃牛市的大方向。
究其原因,在經濟處于繁榮增長的階段,社會需求旺盛,企業利潤增長很快,甚至完全抵消利率上升所造成的融資成本增加;在繁榮期,投資者對股市也強力看好,存款利率的小幅增加不足以吸引投資者轉向。
尤其我國目前處于全球經濟的亮點,10%左右的增長率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眼光。
資金面始終充足,小幅加息必然難以抑制股市的走強。
反觀日本,在9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十幾年的經濟衰退中,利率降到極低也難以振興股市。
對于經濟景氣,一國居民深處其中必然有所體會。
在經濟相對不穩時,加息或減息就會起到重大的利空或利好作用,而當經濟的繁榮或衰退在越來越多的人群中間取得共識時,利率的作用就會非常有限。
(2)匯率(人民幣匯率)
匯率對原材料或產品涉及到貿易的上市公司影響很大,同時匯率也會引導國際資金的流向。

很多研究人員認為我國目前股市的繁榮離不開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從直觀上理解就是1美元只能換到更少的人民幣。
我國在2006年7月21日宣布匯率制度的改革,在此之前匯率一直停留在1美元兌換8.27元人民幣附近,在匯率制度改革之后,匯率彈性加大,波動幅度也加大,目前人民幣匯率大約為1美元兌換7.8元人民幣,而人民幣升值的趨勢還在持續。
匯率通過貿易渠道影響上市公司股價有如下幾種情形:
① 若公司的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市場,而原材料不依賴于進口,則當本國貨幣升值時,本國產品相對于外國產品價格上升,不利于本國產品的銷售,而原材料成本不變,企業盈利下降,股價下跌。
反之,當匯率貶值時,股價將呈上升趨勢。
② 若公司的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市場,而原材料依賴于進口,當本國貨幣升值時,國內產品銷售價格不受影響,而原材料成本下降,盈利上升,股價上升。
反之,當匯率貶值時,股價將下降。
③ 若公司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市場,原材料也不依賴于進口,那么匯率對銷售收入和原材料成本的影響都比較小。
④ 若公司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市場,原材料也依賴于進口,這實際上就是國際貿易中"兩頭在外"的情形,本國貨幣升值會降低產品銷售收入,但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也會下降,匯率對利潤的影響傾向于兩種力量的互相抵消,最終匯率的影響是比較小的。
(3)貨幣供應量/信貸資金的控制 法定準備金率
貨幣供應量主要有三種M0,M1和M2.M0僅僅包括流通中的現金,M1包括現金和活期存款,M2包括現金、活期存款、儲蓄存款及單位其他存款之和。
央行對M1和M2高度關注,監測經濟運行。
央行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是間接的,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率、法定準備金率這三大政策工具來操作。
法定準備金率是近期比較頻繁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
法定準備金就是央行要求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賬戶的資金,它占存款的一定比率就是法定準備金率。
該比率的提高將使得商業銀行可以放貸的資金減少,從而間接地控制了流向股市的資金總量。
需要說明的是,政策上不允許信貸資金直接流入股市,但是考慮這樣一種情形:在信貸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打算購買住房的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房貸,從而將自有資金投入股市,而一旦信貸資金收緊,房貸難以獲得或貸款規模較小,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富余資金投入股市,減少了股市上的資金總量。
政府每次徹查違規資金入市的消息通常會導致股市的小幅下挫。
(4)通貨膨脹率/加息
通貨膨脹率衡量的是一國物價上漲的程度,通貨膨脹率越高表明物價上漲得越厲害。
通貨膨脹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要視情況而定。
① 溫和的、穩定的通貨膨脹對股價的影響較小。
如果通貨膨脹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圍內增長,而經濟處于景氣(擴張)階段,產量和就業都持續增長,那么股價也將持續上升。
② 嚴重的通貨膨脹是很危險的,經濟將被嚴重扭曲,貨幣每年以50%的速度以至更快地貶值,這時人們將會囤積商品,購買房屋以期對資金保值。
這可能從兩個方面影響股價:其一,資金流出金融市場,引起股價下跌;其二,經濟扭曲和失去效率,企業一方面籌集不到必需的生產資金,同時,原材料、勞務價格等成本飛漲,使企業經營嚴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閉。
③ 通貨膨脹時期:并不是所有價格和工資都按同一比率變動,也就是相對價格發生變化。
這種相對價格變化引致財富和收入的再分配,產量和就業的扭曲,因而某些公司可能從中獲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損失。
與之相應的是獲利公司的股票上漲;相反,受損失的公司股票下跌。
另外,較高通貨膨脹率通常會引發央行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從而對股市產生不利影響。
2. 國內經濟政策
在我國,政府調控股市的政策通常會對股價產生較大的影響。
從大的方面講,政府針對股市的政策主要有發展股市和規范股市兩種。
1994年7月底,證監會"三大利好政策"出臺,上證綜指在短時間內從300多點上升到超過1000點,成交量放大幾十倍。
1994年9月,政府開始清查透支行為,并把"T 0"交收制度改為"T 1",上證指數在4個交易日內暴跌300點。
近期股市上最重大的改革就是2005年下半年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
長久以來困擾我國股市最重大的問題就是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股票為國有股和法人股而不能流通,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不一致。
股權分置改革就是采用對價(可以理解為對流通股股東的補償)等方式使非流通股流通起來。
首先,這一政策使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取得一致,實現了與國際股市的接軌,從長遠看對股市的健康發展起至關重要的意義。
這一改革也被認為是當前股市走強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從短期來看,非流通股股東(稱為大非和小非)在當前股市較好的形勢下的減持沖動也要充分考慮,尤其是非流通股所占比重較大的上市公司。
政府針對房地產和債券市場的政策也會影響到股市的表現。
比如政府認為房地產過熱而采取打壓措施的話,原先投資于房地產的資金就有可能轉而投向股市,從而推動股價的上升。
重要領導人針對股市的講話也會反映出政府對股票市場狀況的評價和看法,研究者也通常以此為依據預測政府將要對股市采取的政策。
國家的產業政策也會影響具體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
對于國家重點扶持和發展的行業,其股票價格會被推高,而國家限制發展的行業,股票價格會受到不利影響。
例如,國家對交通運輸、水電、煤氣等公共事業的產品和勞務進行限價,將會直接影響到公用事業公司的盈利,并使這類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
3. 國外重大政治經濟事件
國外的重大政治經濟事件會對當地股市產生影響,美國、歐洲、日本、香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與我國股市的聯動性很高。
2007年2月27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二",這一天,滬綜指狂跌268.81點,跌幅8.84%,創下1996年12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深成指跌797點,跌幅9.29%,接近跌停。
從中國A股市場開始,世界主要股市上的指數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有研究者認為這是中國股市影響世界股市的開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