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 | 王晨宇
編輯 | 鄭懷舟
主講人 | 新財富分析師 張憶東
馬上進入2022年了,新年舊年更替,賣方研究各大獎項的評選結果也隨之新鮮出爐,最為重磅的 “2021第十九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2021年第十五屆賣方分析師水晶球獎評選”等紛紛放榜。
在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的帶領下,興業證券海外研究中心分別斬獲“港股及海外市場研究團隊第一名”“海外第一名”,今年再次實現了本土各主流賣方分析師評選之“港股及海外研究”領域的全滿貫。
復盤2021年可以發現,在經濟復蘇、疫情反復、通脹等基本面因子的交織互作下,市場依然是結構性行情。張憶東不僅提示了要精選阿爾法、警惕透支樂觀預期;同時在賽道選擇上,他提出傳統核心資產在庫存周期下的價值重估,以及新核心資產在新經濟朱格拉周期下的持續高成長,以及完美預測了新能源板塊的大漲和周期股各領風騷。
2021年已經塵埃落定,面對即將到來的2022年,全球整體的宏觀環境如何?中美經濟會有哪些新變化?A股、美港股各自將會呈現什么樣的市場行情?未來的投資主線又會在哪里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看張憶東是如何通過解答上述熱點問題來展望2022年A股、港股和美股市場的投資脈絡。
美國2022年上半年的高通脹或將延續,經濟有結構性亮點
美國2022年上半年的高通脹可能還會延續,從通脹本身的角度來看,很大一部分是由供給的原因引發的。隨著疫情逐步的可控,包括疫苗的普及以及治療性藥物即將量產,全球供應鏈的修復可能對于美國的通脹壓力會有所緩解。美聯儲的總閥門不會系統性收緊,只是恢復正常。Taper的意思是只縮減購債規模,是說減速刺激,或者是說刺激開始退出,但并不是正兒八經的系統性地收緊。
疫情之后,美國的刺激政策會退場,所以它的經濟增速肯定會回落。明年上半年有點類滯脹,但是類滯脹是經濟下行、通脹在高位,類滯脹的狀態持續到下半年。一方面通脹下半年會回落,另外,美國經濟也不是說出現失速,持續地下行。明年美國經濟增速回落,但是它有結構性的亮點,這個結構性的亮點在于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特別要關注清潔能源、新能源車以及美國的數字經濟,包括云、AR、VR、元宇宙。
國內投資:重視結構性寬信用的五大方向
2022年中國經濟的亮點,是結構性寬信用、政策刺激的方向。這些亮點分為5個方面,而也是明年中國資產的機遇。
第一個就是“雙碳”戰略先立后破的“立”——擁抱能源科技革命:包括風光核等新能源、新能源車、儲能、新型電力系統、低碳技術這些領域的投資,政策會持續的鼓勵。

第二個是新基建:數字經濟、元宇宙產業鏈為代表的萬物智聯。
第三個是鼓勵自主創新,專精特新:主要是軍工、半導體、新材料這些先進制造業的方向。
第四個是區域的協同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包括保障房、智慧城市、農業現代化,這些是重點鼓勵和刺激的方向。
第五個是進一步促進消費,特別是新能源車、大眾消費、服務型消費是重點。
A股:震蕩市結構性行情,五大賽道成主線
2022年A股也依然是一個震蕩市結構性行情,震蕩市的底部將會抬升,行情的中樞會比今年抬升,但是機會依然是在結構性行情。五大賽道是中長期中國科創長牛的主角、主旋律、主賽道以及主線:第一是科技產業鏈,就是擁抱能源革命。第二是萬物智能的產業鏈。第三是軍工產業鏈。第四是半導體為代表的高端制造產業鏈。第五是生命科技產業鏈。
美股:科技巨頭明年的盈利能力比較強
2022年的美股可能很像2021年的A股,指數是一個震蕩市,但是有結構性行情,而這個結構性行情,內生增長動能強的、科技驅動的會比較明顯。美國明年是科技巨頭資本開支的一個大年,科技巨頭明年的盈利能力比較強,對指數的影響比較大,要重視內生增長驅動的科技行情。
港股:技術性“小牛市”有望出現
港股明年將有希望出現技術性小牛市,從今年年尾開始到明年的高點,有15%到20%的技術性小牛市。但港股還在尋找自信的過程中,代表港股走長牛的支柱性的產業現在還需要再尋找。
以史為鑒,回購潮可能是未來股價上漲的先行信號。此次回購潮從2021年二季度開始,2021 年下半年隨著港股較大幅度下跌而進入高潮,不到半年時間回購力度已經超過 200 億港元,超過以往歷史任何一個半年度數據。2008年以來港股經歷過五輪公司回購潮,均在熊市中發生,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著階段性底部,并且后續均伴隨著一波上漲行情。
三個方向,一是新興領域緊,跟隨A股和美股的科創潮流,第二個主線就是消費,最后就是港股的價值股。像互聯網、內房股等這些2021年“被拋棄”的行業,它們的核心資產2022年有希望迎來修復性的機會。
為進一步讓投資者了解憶東總團隊對市場的詳細展望,36氪邀請到張憶東先生來到投資派,精講《中國權益資產投資框架分析》課程,為廣大讀者進行深度透析。
課程表:
課程表
歡迎關注“36氪財經”獲取更多課程內容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