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滬倫通,關于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內容自然是離不開滬倫通的開通問題,很多人炒股往往忽略的股市中最簡單的一個步驟,那就是去了解,不知道大家對滬倫通開通對A股影響了解多少,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媒體稱,滬倫通2018年“通車”指日可期,中英雙方都會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質上市公司參與,都會指定做市商撮合交易,可能允許中國投資者在中國交易時段交易英國的股票,反之亦然。
就短中期影響來說,滬倫通將對A股構成實質利好,有可能與滬港通一樣刺激A股市場上揚。以滬港通為例,開通后A股出現了一波大幅上漲。因為市場預期,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將引入更多的外資投資者,也將給A股注入新的活力,給A股市場上漲注入新的預期。而短期有望受益的將是估值較低的大型藍籌股和券商。
就長期影響來說,在國際化程度提升的同時,A股的估值水平、市場估值結構也將逐漸與世界接軌。在滬港通、深港通開通后,特別是A股加入明晟指數后,A股估值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市場生態開始重塑。A股港股化初現端倪。那么滬倫通開通后,這一國際化趨勢將繼續強化,A股估值結構的變化將更加明顯。大型藍籌股、大型科技股等行業龍頭、頭部公司將獲得更多吹捧,估值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而部分無業績支撐、靠講故事忽悠投資者的的績差題材股將越來越邊緣化,甚至部分垃圾股可能淪為“仙股”。
在滬倫通開通之前,我國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近幾年日益明顯的金融全球化和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不斷加速。外資機構通過QFII、RQFII、深港通和滬港通的渠道和方式,已經大量投資中國證券二級市場,外資持股突破萬億。截至6月29日,央行最新QFII和RQFII報批總額分別為924.74億美元和5331.04億元人民幣,深港通和滬港通的南北向成交量不斷擴大。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境內人民幣股票資產達1.021萬億元,首次超過1萬億元大關。相較同期滬深兩市逾56萬億元的A股總市值、逾44萬億元的A股流通市值而言,外資持股占比約為1.7%、2.3%。

外資及國內機構投資者比例的不斷抬升,使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逐漸變化,過去“散戶市”的題材投機風格開始讓位于藍籌成長主導的價值投資。境外資金配置的前十大股票均為市場廣泛關注的藍籌股。而外資的投資風格也逐漸影響其他投資者,公募基金對小盤股的偏好減弱,轉而加倉大盤股。
滬倫通開通的另外一層意義在于,隨著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的加入,A股上市公司治理也將得到強化,上市公司質量、內部治理將越來越完善。A股公司也將更加重視分紅,重視投資者回報。
近年來,國內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以及他們的代言人,在A股市場上積極鼓吹“去散戶化”,宣稱“機構時代”來臨,好讓國內市場上的個人投資者能夠“繳槍不殺”,將資金交由機構投資者來打理,但這種宣傳其實是徒勞無功的。畢竟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A股市場凝聚了投資者的愛恨情仇,投資者是不可能離開這個市場的,“去散戶化”不過是某些機構投資者的自欺欺人罷了。
但對倫敦市場以及國外市場的投資,卻是國內個人投資者力所不及的,機構投資者如果能夠展示出自己的實力,國內的個人投資者倒是有可能分出一部分資金來交給機構投資者去打理的。如此一來,不用“去散戶化”,機構投資者就可以通過QDII把自己發展壯大了。所以,滬倫通對于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機遇。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