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arrow
來源:財看見-騰訊新聞(ID:tmoneyplus)
注:本文只用于交流學習,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19年1月9日,小米半年禁售期到了,當天,小米股價下跌6.85%,收盤報10.34港元,與17港元的發行價相比,小米股價跌去了39.2%,較其上市最高點的22.20港元,大跌超53%,市值更是較高點蒸發2800多億港元。小米上市后股價為何一路走低?其大跌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股價大跌的“鍋”該由小米盈利能力來背嗎?
對于小米股價大跌,不少散戶投資者認為,這是小米自身盈利能力出了問題。事實是怎樣的?我們用數據說話。
一般而言,營業收入、毛利率、凈利潤和凈利率是體現企業自身盈利能力最為直觀、最為核心的指標,要看小米自身的盈利能力如何,可以從小米近年來這些財務指標情況來判斷。從營業收入來看,從2017年開始,小米集團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保持在60%以上。
具體來看,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84.34億元、1,146.25億元和1,304.94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40%、67.50%和64.12%。2016年,因智能手機銷售收入較2015年下降9.20%,導致營業收入僅比2015年增長2.40%;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各項業務收入和營業總收入均較上年同期增長較快,其中智能手機業務保持60%左右的增長率,l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保持90%左右的增長率,營業收入保持65%左右的增長率。所以從營業收入來看,小米集團各項業務增長態勢迅猛,保證了其持續盈利能力。
再看銷售毛利率。
小米集團近三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0.60%、13.20%和12.67%,總體保持平穩態勢,略有增長。小米集團的綜合毛利率較低,主要是因為銷售收入占比較高的智能手機和loT與生活消費品毛利率較低,這符合小米一貫秉承的“極致性價比”的經營理念。
最后看經調整凈利潤與凈利率。
國際會計準則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投資公允價值的增益、收購導致的無形資產攤銷等非經營損益計入的凈利潤之中,由于小米集團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和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金額較大,按照國際會計準則計算的凈利潤并不能反映小米集團的實際經營狀況,所以我們用調整凈利潤與凈利率來衡量小米集團實際盈利情況。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8.96億元、53.62億元和67.01億元,對應的經調整凈利率分別為2.80%、4.70%和5.14%。得益于銷售收入和銷售毛利率的逐年增加,小米集團經調整凈利潤與凈利率亦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經調整凈利潤在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較上年同期的增幅分別為182.81%和38.28%,增長迅速,反映了小米集團持續增強的盈利能力。
綜上,從小米集團近年來營業收入、銷售毛利率、經調整凈利潤與凈利率等核心盈利能力指標來看,小米集團營業收入持續增長,銷售毛利率穩中有升,經調整凈利潤與凈利率逐年提高,體現了小米集團較強的持續盈利能力。由此可見,小米集團自身盈利能力可能并不是其股價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
投資者信心的崩塌?

如果小米自身的盈利能力不存在大問題,小米的股價為何會腰斬?
除了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外,決定企業股價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盈利的預期,也就是說投資者們對企業未來發展是否抱有信心和希望。
在股市中,不少股票的大跌都是從投資者信心崩塌開始的。
如何從財務數據中看出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盈利的預期呢?最直觀的指標就是市盈率。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上市當日股價破發時就說過:“很多人看不懂小米,里面有很多創新,既是硬件公司,也是電商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目前看,小米并沒有與之完全可比的同類型上市公司。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小米的銷售收入主要由智能手機、loT與生活消費品和互聯網服務三塊業務構成。近年來,三者比例大致保持在7:2:1。智能手機、loT與生活消費品和互聯網服務三塊業務分別對應雷軍所說的硬件公司、電商公司和互聯網公司。
既然目前小米并沒有與之完全可比的同類型上市公司,我們就在全球范圍內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硬件、電商和互聯網方面的領軍企業為小米各業務市盈率估計做參考,采用分部加總法,確定小米整體市盈率。
三星市盈率太低,僅為6.6倍,在市場中屬于極端情況,不具有代表性,我們可以參照蘋果的市盈率估算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市盈率,過去一財年,蘋果凈利潤增長率為23.12%,小米經調整凈利潤增速為39.28%,基于合理預期,小米手機業務市盈率確定為21;loT與生活消費品和互聯網服務對應市盈率分別為選取的新零售電商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平均市盈率;其他業務市盈率確定10。各項業務市盈率對應的系數為其毛利占比。
注:小米智能手機分部市盈率=小米經調整凈利潤增速/蘋果凈利潤增速*蘋果市盈率
小米集團過去四季度經調整的凈利潤為79.89億元,1月10日收盤時市值對應的經調整市盈率為29.75。若按照對小米公司是硬件公司、電商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定位進行估計,小米集團目前的市盈率為36,對應的股價為12.12港元/每股。
所以,小米公司作為一家硬件公司、電商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投資者對其各部分業務的盈利能力的合理預期與市場平均水平大致相當時,小米的股價應該在12港元/每股左右,也就不難理解小米自上市以來股價為什么會持續下跌了。
此外,小米集團的研發投入不足、限售股解禁及海外市場開拓受阻等也會成為小米股價下跌的觸發因素。
在研發投入方面,放眼世界,任何科技巨頭都是研發驅動型公司。蘋果公司2017年度投入研發經費為115.8億美元,華為控投2017年的研發投入為897億人民幣。2015-2017年,小米集團累計投入的研發經費67.67億元人民幣,分別為15.12億、21.04億和31.51億。小米的研發投入能否使其保持持續的競爭力,投資者或存在一些疑問。
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近年來,小米手機出貨量高速增長主要依賴于海外業務的增長,但目前海外市場開拓面臨當地政府的阻力和其他品牌商(華為、oppo、vivo等)的競爭愈加激烈,投資者對其未來是否能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存在一定疑慮。
為了重拾投資者對小米的信心,小米集團于2019年1月09日發布公告表示:小米控股股東自愿承諾自本公告日期起額外365日內,不出售直接或間接實益擁有的本公司股份(惟控股股東可將所持有不超過約6.4億股公司B類股份捐贈予公益慈善機構用于慈善用途)。受此消息影響,小米股價從9日低點9.44港元開始攀升,截止1月11日收盤,股價回升到10.34港元每股。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