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監管部門的嚴厲監督和整改之下,正呈現出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汪洋大海里,各大平臺都在尋找新的資產,于是得益于旺盛需求的汽車金融,成了他們新標的。
實際上,互聯網汽車金融萬億級的市場,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消費業務的巨大想象空間,吸引眾多機構不斷涌入,短期內超過了消費金融市場增速,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2018年,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爆發,互金行業進入激烈的競爭時期,產品也由過去的野蠻發展逐步到了精耕細作,而投資標的上也更加趨向于小額分散的發展思路。此時,以小額分散為主打的車貸業務也藉此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近日,平安銀行發布了2017年年度業績,其中平安銀行的汽車貸款增長強勁,年放汽車貸款1183億,不良率僅為0.54%。這次,平安靠汽車金融賺翻啦。
汽車金融貸款同比增長44.20%
平安銀行近日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平安銀行汽車貸款(快速審批秒下款)余額達1305.17億元,較2016年末增幅為37%;2017年,累計新發放1183.8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4.2%。
在汽融業務審批方面,通過實施產品創新、授信流程優化、科學風險量化模型及大數據策略應用等一系列舉措,汽車金融業務整體系統自動化審批占比達65%,較上年末提升10個百分點,其中30萬元以內新車貼息貸款業務自動審批率達82%,二手車業務自動審批率達55%,車抵貸業務自動審批率達29%,
在科技運用方面,平安銀行三大零售APP“口袋銀行”、“信用卡”和“平安橙子”整合成為口袋銀行4.0,引入指紋、聲紋、人臉識別技術提升客戶體驗,增強風控、營銷和運營
在風險管理方面,2017年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0%,較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其中個人貸款(含信用卡)不良率為1.18%,較上年末下降0.34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平安銀行汽車貸款的不良率僅0.54%。
(圖片來源:消費金融觀察)

在汽車金融方面,平安銀行圍繞客戶買車、用車、養車、換車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主要消費場景,持續完善汽車金融產品譜系,針對客戶需求與集團內多家子公司聯合開展綜合金融創新合作,為客戶提供全程“平安行”解決方案。
據了解,平安銀行的汽車金融業務目前主要涵蓋車抵貸、新車、二手車、車保費貸等業務。過去,新車常規和低風險新車貼息兩者分別占據全部業務的半壁江山,如今汽車金融業務的結構已經作出調整,車抵貸從無到有規模占比17%;新車常規業務從半分天下調整至占比15%;低風險新車貼息占比穩定保持在五成以上;二手車從無到有規模占比提升至12%,車保費貸從無到有帶來年中收益超過5億元。
汽車金融成2018年平安集團生態圈戰略首要地位
在財報中,平安銀行稱,2018年,該行將圍繞平安集團“汽車、房產、醫療健康、智慧城市、金融機構”五大生態圈戰略,加快戰略轉型。在2018年平安集團的生態圈戰略中,汽車被放在了首位。平安銀行汽車貸款在平安銀行2018年的生態圈戰略中地位之中不言而喻。
此前,平安銀行汽車金融事業部總裁傅忠強為汽車金融業務定下了三年和五年計劃。傅忠強強調,未來三年汽車金融業務將保持年40%以上的增速,2020年業務規模實現3800億元,成為平安銀行零售的主要利潤貢獻者、成為平安銀行在市場中的一張名片、成為集團生態的主要入口和盈利來源;未來五年內成為國內領先的汽車金融服務供應商,打造國內最專業的行生態金融服務平臺。
在現有的監管體系之下,平臺需堅持小額分散原則。一時之間,發掘優質的、小額的優質資產端成為當務之急。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汽車金融依托本身的低風險特性和較高的風控基礎逐漸成為國內互聯網金融風頭最強勁的細分領域。
雖然車貸本身是具有低風險等特性,但由于外部環境并不夠完善,如:市場征信體制,行業規定的完善,潛在的不可控風險等,都對相關產業鏈中的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的汽車金融經營模式是線下經營,現在更需要開展線上汽車金融產業鏈服務平臺。把車輛交易、只能用戶匹配、用戶需求整合在一起,既能為客戶提供便利,也能為公司節約成本,聯通互聯網未來發展汽車金融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此外,創新亦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對于汽車金融亦是如此。平安銀行現今因汽車金融賺瘋了,但這個行業競爭激烈,未來如何發展無人知曉。只有不斷的進行產品創新、業務創新、汽車金融產業才能不斷的發展壯大。在觀察市場、考慮用戶需求的基礎上,企業應當創新汽車金融產品,創造出靈活的汽車金融產品。在業務模式上,加大嘗試、加大開發新的汽車金融業務模式,不斷的探索,尋找新業務模式下更充分的生存空間與發展潛能。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