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作為宇宙第一房企,2019年,碧桂園銷售額為552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41.41億元。而2018年,歸母凈利潤則為395.09億元。截至2020年5月22日,碧桂園上市公司市值也超過2000億(港幣)。相比之下,近一個月來認購的三家陶衛企業,帝歐家居和蒙娜麗莎均在120億市值左右(帝歐家居最高曾觸及130億),惠達衛浴僅52.7億市值。碧桂園在一個多月時間,接連出手,引發業界遐想,也成為家居行業的熱門話題。
一、碧桂園認購三家陶衛上市公司股份:
2020年4月12日,帝歐家居發布公告:2020 年 4 月 12 日,上市公司與信息披露義務人簽署了《戰略合作暨非公開發行股份認購協議》,碧桂園創投以自有/或自籌資金全額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不超過 26,766,595股股份。
2020 年 5 月 5 日,蒙娜麗莎發布公告:上市公司與信息披露義務人簽署了《戰略合作暨股份認購協議》,碧桂園創投擬以自有/或自籌資金全額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不超過 27,129,679股股份。
根據協議,蒙娜麗莎將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5999億元,碧桂園將認購2712萬股,價格18.43元/股,總認購金額將達到4.9999億元。待認購完成后,碧桂園將持有蒙娜麗莎5%以上的股權。
惠達衛浴5月20日發布公告稱,碧桂園創投認購惠達衛浴股份50609756股,認購價格為8.2元/股,投入資金414999999.2元。和5月21日又發布了《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修訂版,認購股份不變。
根據三家陶衛上市公司與深圳市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簽訂附條件生效的《戰略合作暨非公開發行股份認購協議》。入股的三家陶衛企業均超過5%的股份,其中,入股帝歐家居的價格為18.68元/股,占股6.5%;入股么蒙娜麗莎的價格為18.43元/股,占股6.22%;入股惠達衛浴的價格為8.2元/股,占股11.76%。
在上述交易的上市公司三份《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都提到了碧桂園認購非公開發行股權是戰略合作。具有戰略意義和協同作用。
報告書的核心內容可以理解為:碧桂園給了歐神諾和蒙娜麗莎、惠達衛浴一張“長期飯票”,但不是“鐵飯碗”;向上市公司派駐一位董事,名義上是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實際上可以做的很多,可以做的可能也很少,但碧桂園似乎能夠更安心一點。
二、深圳碧桂園創投,為何一個公司,兩個法人?
碧桂園與帝歐家居和蒙娜麗莎簽署協議的深圳市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在《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披露的信息中發現,兩者雖為“深圳市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認購帝歐家居的公司法人代表是“周鴻儒”,而認購蒙娜麗莎的公司法人代表卻變成了“余菁菁”。
入股帝歐家居的深圳市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法人:周鴻儒
入股蒙娜麗莎的深圳市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余菁菁
看到這里,不禁疑竇頓生。一個公司,兩個法人?根據《公司法》第十三條法定代表人條款: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并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也就是說:一個公司,就是一個法人(依法注冊);法定代表人也只能是一人。
為了進一步了解同一個公司不同法人背后的故事。通過天眼查發現了端倪。
由此可見,2020年4月12日,認購帝歐家居股份后,立即進行了法定代表人變更。并于2020年4月21日變更完成。變更完成后,又于5月5日認購蒙娜麗莎股份。

對于變更法人,到底是巧合還是特意所為,似乎也有跡可循。
在帝歐家居和蒙娜麗莎及惠達衛浴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均有這么一段文字:“截至本報告書簽署之日,信息披露義務人碧桂園創投未持有、控制其他境內、境外任何上市公司5%以上發行在外的股份。”
這段文字表明,深圳碧桂園創投是第一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甚至可以說還沒持有,因為這些認購意向需要證監會批準。或許,深圳碧桂園創投在認購中更換法人代表,就頗有規避某些意圖的嫌疑了?
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的“信息披露義務人介紹”表述
三、碧桂園為什么要認購這三家陶衛企業?
碧桂園認購的三家公司,是目前在陶衛行業上市為數不多的企業,也是所在行業的頭部公司。那么,碧桂園為何選擇在這個時機出手呢?
首先,是戰略合作的考慮。通過認購合作公司股票,與供應形成更緊密的聯系。同時,派駐一名董事,能夠在決策層有一定話語權。最重要的是,可以更快洞悉合作企業的動向,同時也能給出合理化建議,并在管理上提供更多科學的方法。對于被認購方,能夠與宇宙第一大房企合作,是對未來發展的一個保障。
其次,資本運作大有裨益。碧桂園在未認購上述公司之前,就已經與這幾家公司形成了多年的合作。據查閱這幾家上市公司的年報,可以發現均有較大比例的應收賬款,雖然公告未披露應收對象是誰,但這些對象基本屬于房地產或其它工程款,其中也就少不了碧桂園這類大鱷。碧桂園根據供貨協議,應付賬款尚在協議允許時間內,而此時,幾家上市陶衛企業卻因要擴充產能或改建生產線,亟需大量資金。5億左右的資金對房地產來說毫不起眼,但陶衛企業體量較小,這筆資金可以快速提升產能或企業建設。而此時,房產企業伸出橄欖枝,自然也有有利可圖。
根據碧桂園認購三家陶衛企業的股份,可以核算出碧桂園創投已經浮盈超過10億元。
碧桂園入股三家陶衛企業,浮盈已達10億
根據上表可知,一旦認購交易獲得證監會批準,碧桂園僅上述三家投資,就在短期內浮盈超過10億。投入14億,浮盈超10億,這資本玩的666!
四、認購股票交易給陶企的啟示
三家上市陶企被碧桂園接連“翻牌”,給陶企和家居行業都帶來了巨大波瀾,也是疫情之下,沉寂的大家居行業難得的大事件。或許,這個大事件能家居行業帶來一些啟示。
其一,光有產品,沒有品牌不行。生產和研發是企業的生命線,但僅僅制造產品,沒有品牌,在產能過剩的今天,遲早是淘汰的對象。市場競爭如此激烈,多少企業嗷嗷待哺,卻連“翻牌”的機會也沒有,碧桂園只看中帝歐家居等企業,顯然品牌很重要;
其二,光有品牌不行,還得有資本。品牌當當響,關鍵時刻,擴張還是要銀子的。資本是嗜血的,一定要有利可圖。盡管說的都是戰略合作,怎么看這幾宗交易,陶企都有被“卡脖子”的感覺;
其三,陶企要小心養大的“孩子”被狼叼走。資本運作,在大家居行業一定會越來越多,資本大鱷或是房地產等相關行業也瞅準了這個版塊,只待時機成熟就出手。上市陶企,在房產大鱷面前,還屬小弟輩,玩資本游戲,還得向這些“大哥”學著點,更要防著點。養大的“孩子”被抱走,這種案例在資本市場比比皆是。只不過各有所求,各取所需罷了。當然,面對惡意收購則必須有所防備。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