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吸籌是指代市場上或一只股票里有一個或多個操縱價格的人或機構,以引導市場或股價向某個方向運行的情況。其形態包含“慢牛”、“牛市長熊市短”、“挖坑”及“次低位窄幅橫盤形態”四種。那么,這些主力吸籌的K線組合形態是怎樣形成的呢?
主力吸籌的K線形態是怎樣的?
一、慢牛走勢形態
主力高拋低吸,人為的影響股票的供求關系,抵消被操縱股票的下跌勢能,使得K線呈現緩慢上揚態勢。之所以稱之為慢牛形態,是因為莊家想要坐莊一只股票,需要搶得大量的籌碼,而當下的市場的流通股又是有限的,為了防止散戶發現主力意圖,跟隨進場與主力搶奪籌碼,莊家會放慢自己的進場速度,溫和而隱蔽。
二、牛市長熊市短形態
結合前邊所說,莊家為搶奪更多籌碼,放慢進場速度,上漲的時間是相對長期的,股價被主力緩慢推高,形成長牛。
另外,主力吸籌會通過打壓吸籌,即大量拋售,在市場上表現為莊家出場,空方力量占據主場,散戶恐慌,跟隨出場,所以股價下跌快速,這也是主力的目標,通過打壓股價,以便相對底部以低價吸籌入場,形成短熊。
這種K線組合為鋸齒狀。
三、挖坑形態
是指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橫盤調整后,股價突然向下破位,橫盤箱體打破,隨后又被拉起的形態,形成一個向下凹進去的坑,后續走勢良好,是為主力“挖坑吸籌”。
四、股價的次低位窄幅橫盤形態
“次低位”指的是最近一個最低價位高20%到30%左右的價位,之所以叫“次低位”,是因為盡管在短線參考來看是相對高位,但是在中線上看還是處在相對低位,所以“次低位”是參考中線。
通常情況下,主力為了在低價位搶得更多籌碼,會選擇在橫盤整理階段打壓股價,橫盤整理階段市場前景不夠明朗,市場投資者多持觀望狀態,因此,從理論上來講,大莊勝率較大,但是,場內的散戶不一定配合,盡管主力占據大頭,但還是很有可能這形成短時間的拉鋸。
但是呢,股票的漲跌不是僅僅掌控在主力手上,常言股市風險大,在股票的投資過程中應該理性,最忌諱羊群效應,不要盲目跟風。
來源:探其財經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