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扯“舉報門”之后又遭遇“質疑門”,負面纏身之際又臨2億股解禁流通,上市剛滿一年的(300676.SZ)近兩個交易日連續遭遇“一字”跌停,跌出百元股范圍。
有業內人士認為,華大基因連續跌停的主要原因在于該公司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的準確性遭質疑,因為該業務為華大基因營收貢獻主力;舉報事件與上市公司無直接聯系,限售股解禁也不可能導致投資者不計成本的砸成跌停。
華大基因陷入“質疑門”源自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文中講述一位湖南產婦孕期做了華大基因的“無創DNA檢查”,結果顯示為“低風險”,但最終生下13體異常兒,由此在社會上引發議論。而在這之前的6月中旬,華大基因被曾經的合作伙伴舉報“套騙土地資源”、“首席科學家為高中生”。
對此,華大基因方面均作出了澄清。就“質疑門”對主營業務的影響,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士并未直接回應,而是稱,上述案例不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的檢測范圍內。
擺在華大基因面前的另一大壓力則是2億限售股解禁。有股東已表示擬適時出售所持華大基因股票。就目前股價而言,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估值仍偏高。甚至有觀點認為,短期可能還會跌。
陷入輿論漩渦
去年7月14日上市的華大基因,一度被看好者譽為“生物界騰訊”,股價曾一路飆漲至頂峰261.99元/股,相較發行價上漲逾18倍,市值突破1000億元。但此后持續震蕩下行,如今股價已跌破100元/股,7月17日收盤價為83.07元/股,市值縮水近7成。
股價起伏期間,市場對于華大基因的看空聲和質疑聲也不斷。而近期華大基因也可謂是禍不單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將該公司再度推向風口浪尖。
7月13日,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引發公眾廣泛關注并討論。文章以上述湖南家庭的遭遇為例,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導致出現多起產婦生出“無創低危”唐氏兒及其他基因缺陷兒。
事發當日,華大基因便發布澄清公告稱,相比傳統唐氏篩查技術而言,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具有高準確性的特點,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作為針對21號染色體、18號染色體和13號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篩查手段,可能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上述三體檢出率應分別不低于95%、85%和70%,而非100%。
而就在今年5月28日,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在一論壇上表示,不允許有已知出生缺陷,“如果有出生缺陷,就是我們的恥辱,就說明我們在忽悠社會,在盯著別人的錢包,也說明我們不是真正地從科學出發,不是真正地從人類本原出發”。
從二級市場來看,經過一個周末后,7月16日該公司股票便遭遇“一字”跌停,每股股價跌破100元,這種跌勢延續至7月17日。
對此,一位長期追蹤華大基因的私募機構高管認為,華大基因連續跌停主要與該公司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的準確性遭質疑有關,因為該業務為華大基因營收貢獻主力,而該事件可能會對華大基因品牌以及該業務構成影響。
華大基因目前主營業務有生育健康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復雜疾病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基礎科學研究服務、藥物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四個業務板塊。其中以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主的生育健康類服務為業績貢獻主力,2017年度營收占比為54.21%,上述其他三塊業務依次的營收占比分別為21.79%、19.29%、4.33%。
對于“質疑門”給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對此并未直接回應,他稱,此次在媒體上引起熱議的湖南長沙缺陷男嬰案例,不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檢測范圍內;目前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僅是產前檢查其中的一項,比較有效、準確、全面的產前檢查依舊是“傳統產檢+基因篩查+高風險人群產前診斷”這一方式。
此外,就在不久前的6月14日,“華大基因”被曾經的合作伙伴舉報稱,以基因高科技(偽)、建國家基因庫分庫等為幌子和名目,套騙土地資源和政府財政補貼;華大基因首席科學家只需要高中學歷。
該舉報于6月27日被廣泛傳播,當日下午,華大基因發布澄清公告,舉報方是曾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 院及托管單位(下稱“華大研究院”)有技術服務合作關系,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控股”)及華大研究院并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

不過,二級市場上,6月27日和6月28日,該公司股價均下跌逾8%。關于舉報方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與華大控股、華大研究院糾紛一案,7月18日將在公開開庭審理。
2億股解禁
華大基因被各種負面消息籠罩之時,在上市滿一周年之后又迎來2億股解禁上市,這其中有機構的投資成本在55左右,這距離目前的股價只差3個跌停左右。若后續股價持續下跌且未能賣出,相關高成本的機構投資者恐面臨浮虧的命運。
7月10日,華大基因公告稱,7月16日起,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部分股份解禁,解除限售股份的數量為2.06億股,占公司股本總額的51.5986%,扣除質押、凍結等情形后,實際可流通的股份數量約為2.01億股,占公司股本總額的50.1748%。
以可上市流通的股份來看,根據最新股價83.07元/股,這意味著解禁股市值超過150億元。
此次申請解除股份限售的股東共計40名,其中,榮之聯(002642.SZ)便是其中一員。而該公司在6月29日便已公告稱,該公司擬根據股票市場行情擇機出售持有的華大基因股票。
根據公告,榮之聯持有華大基因股票93.6766萬股,占華大基因總股份0.23%,持股總成本為3500萬元,每股成本為37.36元。
這些在華大基因IPO之前上車的外部機構投資者中,深圳和玉高林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和玉高林”)的持股比例在5%以上,為8.96%。2015年2月份,和玉高林以15億元增資華大醫學,隨后又以5億元的價格接手華大醫學2.7368%的股權作,最終持股3584.9588萬股,持股成本價為55.79元/股。
保險(集團) 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下稱“中國人壽”)的持股成本也在55元/股左右。中國人壽曾以5億元的價格接手華大醫學2.7368%股權,持股896.2397萬股。
按照7月17日收盤價83.07元/股計算,目前,和玉高林的浮盈9億元左右,中國人壽的賬面浮盈約2億元。但是若股價持續下跌,難保不會出現浮虧。
第一財經記者向此次解禁股份的機構詢問減持計劃,但目前尚未收到回復。上述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士則表示,該公司將遵循相關法律法規依法進行信息披露,后續關于減持的具體事項及相關進展,可關注公告。
從華大基因7月17日的龍虎榜數據來看,當日前五買方和前三賣方均為營業部席位,其中第一賣方賣出6282.58萬元;從近三個交易日看,前五買賣方也均為營業部席位,其中第一賣方賣出8498.06萬元。
對于當前的股價,上述私募機構高管認為,“現在估值還是貴,估計還得跌一跌”。截至7月17日,華大基因市盈率(TTM)為82倍。
在該高管人士看來,如果估值跌到40倍~50倍左右相對合理,未來若股價相對便宜了會考慮進行投資,但投資依據主要看華團是否有資產注入預期,比如將基因測序最核心資產測序儀注入到上市公司。
第一財經在此前的報道《是什么支撐著華大基因逾130倍的估值?》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度剖析。當時,華大基因相關人士表示,集團層面對于未來是否會注入資產到上市公司,尚未有明確的計劃,后續需要看集團的整體發展情況。
來源:生活資訊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