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就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熱點話題接受采訪。易會滿表示,年內將繼續推動四項開放措施落地。包括進一步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抓緊發布H股全流通工作指引,拓展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投資渠道,以及持續擴大期貨特定品種范圍,以更大力度引入境外交易者等。同時,正抓緊修訂完善配套監管規則,明年取消證券、基金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針對科創板,易會滿表示,從科創板開市以來的情況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可以用“符合預期,基本平穩”8個字來評價。近期一些科創板上市公司股價出現分化,是市場逐步回歸理性的必然過程,更加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功能也必須通過充分博弈來發揮。
“對于科創板要有信心,也要有包容和耐心。”他認為,科創板改革肩負著兩大使命,一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經濟創新轉型,二是用這塊“試驗田”推動資本市場基本制度改革。改革成功與否不能簡單用個別股票短期表現衡量,要從更長時間維度去觀察有沒有把握好科創定位,能不能培育出優秀科創企業,是不是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創新。
易會滿介紹,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也將引入科創板經驗。在發行承銷環節,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形成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等機制,實現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在交易環節,放寬漲跌幅限制,配套完善盤中臨時停牌、“價格籠子”等市場穩定機制。優化融資融券機制,促進多空平衡。在持續監管環節,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針對性,樹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念。并購重組由交易所審核,涉及發行股票的,實施注冊制。在退市環節,創新退市方式,優化退市指標,簡化退市流程。
對于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如何穩步推進的問題,易會滿表示,對于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不能久拖不決,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要考慮治標與治本、當前與長遠的關系。
證監會近期明確了12個方面的改革任務。易會滿說,部分論證充分、條件成熟的改革舉措已陸續出臺,目前正抓緊制定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要盡快出臺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規則,推動證券法修改,加強資本市場法治供給與投資者保護,加快轉變證監會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等。
在他看來,資本市場改革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投資者眾多,關聯利益廣泛。另一方面,作為晴雨表,資本市場是經濟社會運行中各方面情況的綜合集中反映。這導致資本市場改革相較于其他領域可能有著更強的不確定性。
“要在不確定性中找準確定性,創造改革條件,尋找改革窗口,通過頂層設計排出改革時間表。”易會滿說,將不斷評估影響改革的各項因素,堅持“穩中求進、做好協調、能辦快辦”原則,保持定力,一步一個腳印讓改革措施穩步落地。
易會滿認為,檢驗改革成果有兩條標準,一是能否真正改善、穩定市場預期,二是能否真正給市場帶來信心。
針對資本市場開放“快車道”如何繼續提升體驗,易會滿表示,近年來隨著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逐漸放開,中國資本市場在產品、機構和服務領域的開放水平正持續提升。隨著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外資投資A股市場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參與度大幅提升。與此同時,A股納入明晟、標普道瓊斯、富時羅素等國際知名指數的比例逐步提高。
“我國資本市場‘走出去’與‘引進來’渠道日益豐富,影響力不斷提升,充分表明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和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他表示,今年6月陸家嘴交易網上宣布的9條開放舉措已經落實了5條,剩余的4條年底前也將基本落地,包括進一步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抓緊發布H股全流通工作指引,拓展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投資渠道以及持續擴大期貨特定品種范圍,以更大力度引入境外交易者等。同時,正抓緊修訂完善配套監管規則,明年取消證券、基金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易會滿還表示,資本市場開放,不是為開放而開放,一方面是融入全球金融市場,更重要的是為了推進改革。開放的同時一定要加強風險的管控,做到“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