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商品期貨受到疫情因素影響而大跌以來,整個對于商品的抄底做多思路只能延遲并對整個情況作出重新的評估,因為本次大跌已經完全改變了整個技術圖形,打亂了多頭原有的中長線做多思路。
在這種情況下,近期閑來無事便開始關注一些純技術圖形的、時間周期大概為一周左右的交易機會,于是便有機會在一個較短的周期內去經歷一個完整交易過程。
一個完整的交易策略,一定是從發現機會開始的。
發現機會的前提投資者必須知道什么是“機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的機會都是不同的,所以能夠辨別這樣的機會是重要的前提,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有一個自身的交易方法,能夠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性格偏好發現自己認可的機會。
那么這樣的機會雖然得到自己的認可,符合投資者自己的喜好,但是是否就是真正的機會呢?許多投資者都會在發現一個自己想參與的投資機會面前產生這樣的疑問,進而躊躇或者焦慮。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機會是讓投資者放心的機會呢?大咖推薦的?某某主力參與的?重大消息推動的?符合經典技術圖形的?
其實上面都是對的,也都不是對的。因為一個真正的機會,并不僅僅在于在某個時點告訴你做空還是做多,而是向投資者展示了一個交易的全貌,里面除去對于多空強弱(交易勝率)的判斷,還應該包括風險的展示、收益可能的展示、可能的心理壓力的評估等等
只有當這些全部的信息都展示給投資者之后,才能很好的覆蓋掉投資者心理的焦慮,以正常的狀態參與所謂的機會。
看到獵物并不一定意味著就要進行捕獵,因為獵物在移動、環境在變動,捕獵者需要跟蹤這些變化,在變化中不斷的進行調整和評估,直至滿足條件而真正出手。
類比到交易當中,以技術分析為例,是不會有完全符合投資者預期的技術圖形出現的,從我們發現自己喜歡的技術圖形開始,價格總會在后期的變動中出現超出預期的情況,在這樣的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投資者需要不斷微調原有的策略,以跟上行情走勢的變化。
在這樣的跟蹤過程中,投資者一定要懂得堅持,只要圖形走勢沒有完全脫離預期,與之匹配的風險和收益預期都在合理范圍之內,運行時間長度也在經驗當中,就應當保持對于進場機會的持續跟蹤,并且不斷在能夠接受的范圍內,調整原始的交易策略,以匹配不斷變化的情勢。
另一方面,投資者一定要懂得放棄,時時變化的走勢當然會有一定概率完全脫離原有的預判,進入到不符合策略或者投資者難以理解的情勢。
這種時候投資者切不可害怕錯過機會而強行參與交易,或者臨時的、迅速的從根本上改變交易策略而介入。再者,投資者還要懂得忍耐,在等待扣動扳機之前,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見兔子不撒鷹,切不可做出預測性交易。
所以,所謂的發現機會,應該是對于一次交易有了一個全套的計劃,涵蓋了風險的預判、涵蓋了收益的預估、涵蓋了心理承受能力的評估,并且能夠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跟隨情勢的變化作出時時調整,以達到最終進場交易的要求。
一個完整的交易,最重要的部分應該是持有的過程,尤其對于一個中長線交易者來講,這是決定成敗的最重要一環。
當我們帶著一個完整的交易計劃建立頭寸之后,市場的走向和過程永遠不會按照我們希望的情形變化,總是會有讓人或優或喜的情況出現,因此,一次成功的交易必定要學會應對這些總是令人意外的變化,才能在一個長期的時間段內拿住頭寸,因為只有時間才能帶來真正的趨勢利潤。
令人驚喜的意外變化容易讓人受到利益的蠱惑而選擇加倉或者離場,令人沮喪的意外變化容易讓人受到恐懼的支配而選擇減倉或者離場,無論哪種情況都會促使投資者脫離原來的計劃,在沖動中做出意外的選擇,心理的影響對持有影響極為嚴重,因此,有效的降低心理因素的影響是成功持有的關鍵。
首先,應該從根本上降低交易頭寸對心理的壓力,明確得失、多留空間是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這就是為什么交易從發現機會開始就應當不止是一個機會,而是一個全套的計劃,其中如果能充分的明確虧損, 謹慎的預測盈利,那么在交易時就心理有底,沖動的成分自然會降低。
這里應當特別注意的是,自我明確的虧損一定是自己能夠云淡風輕的接受的、自我預測的盈利一定是不會讓自己貪心失控的。
其次,投資者需要再一次體會“輕倉寬止損順勢而為”這種類似的經典語言的真正意義。
所謂輕倉,其實是在自己已經界定的能夠接受的風險之后,進一步略微的減少預定的倉位,而給自己的止損操作留下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防止額外虧損的出現,這樣其實就是減輕了持有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使得投資者在面對反向運動而出現浮虧并接近止損時,能夠更加穩定不慌亂,因為所有的風險乃至額外的風險都已經在掌握之中。
然后,面對時時變動的走勢,投資者應該采取前后統一的觀點去不斷的評估風險和收益的狀況,并且不斷的與初始的計劃和心理預期進行對比,兩者之間來來回回、分分合合,有可能兩者能糾纏一番后最終一起走向終點,也有可能兩者走著走著就分崩離析了,投資者作為兩者的掌控者,要在時刻保持淡然處理風險和浮盈的前提下,做好是否堅持持有的決策。
作為一個中長線交易的投資者,兩者合則要堅持持有,不被浮虧或者浮盈所動;兩者分則要果斷放棄,不被計劃和希望中的利潤所動。
所以,持有并不是拿著頭寸不動如山,而是遇水搭橋、見山開路,為了心里的目標不斷前進,但當投資者發現當前的道路已經極大概率脫離了正確的道路時,就應當停下來休整、反思、評估,然后做好再出發的準備。
無論是獲利還是虧損,一個完整的交易過程最后一環就是離場,但是其實離場是進場的傳承,因為交易計劃已經界定了止損和止盈;
離場也是持有的選擇,因為持有過程中實際情況和預期情況的不斷碰撞最終會自然的決定是否離場,除非交易者在持有的過程中根據行情走勢需要對原有的交易計劃作出本質的變動,否則,離場不過是之前環節的延伸,是一脈相承的結果。
在之前的觀點中,自4月14日左右開始關注瀝青6月合約的試空交易,直到4月20日進場,并最終于4月23日主動離場。這樣的一次交易很好的詮釋了上面說的全部過程。
初期關注到反彈開始進入高位的震蕩并有轉入弱勢的可能,結合圖形和經驗進行了可能的風險和收益的分析,初步判斷這是一次符合較高盈虧比且勝率正常的交易,同時界定這是一次可能處于震蕩左側反彈后的最后一次下沖的過程。
緊接著,從14日至20日對技術圖形進行了緊密的跟蹤,直至20日收盤附近圖形達到預想的要求進場。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到符合要求的情形就堅決不進場,同時不對止損位做出預估,而是直到圖形真正成型、圖形給出客觀止損位之后,方才按計劃進場。
然后,進場之后頭寸順利進入浮盈狀態,朝著預計中的目標下跌。在這個過程中,隨著行情的快速變動,根據交易計劃中對本次交易的界定,在4月22日跳空低開并收于低位后,將原有止損下移到跳空缺口2000附近的位置以保護利潤。
將移動止損位向下移動到這個位置的原因并在于任何對浮盈的考慮,而是對比初期交易計劃中對本次交易的界定反過來思考,一旦價格在后期反彈到這個價位,那么技術圖形就已經脫離本次交易的邏輯范疇,即便賺錢也是賺的看不懂的錢。
最后,4月23日開盤后,瀝青跳空高開進入反彈,上午的情況仍舊四平八穩仍舊在極限之內,空頭頭寸仍舊可以持有但需要提高警惕。
但是到了下午突然出現漲停的拉升,價格不但超過移動的止損位2000,而且整體圖形已經大概率脫離原本界定的范疇,于是在第一時間不問價格以現時價格成交離場。
從本次離場可以充分論證前面對離場的描述,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也是一個有充分準備的動作,體現了在持有中不斷調整策略以協調原有策略的思路。
綜合來看,交易策略始終是要符合自己交易體系的,而實施過程應當是堅持原有策略下的不斷變動的狀態,時時刻刻都能夠有清晰的、隨實際情況有小幅調整的策略去處理瞬時發生的各種情況,始終將進場、持有和離場一體化處理。
交易策略的實施過程其實是投資者交易體系和意志的體現,因此這種體系和意志應當時時體現在每一個交易動作當中,也就隨之要求投資者時時都心中有數
也就是說,我們天天所謂的跟盤、盯盤,不是去看價格的漲跌,也不是簡單看是不是到了止盈、是不是到了止損,而是隨著行情的變化調整我們的交易策略。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