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交易系統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交易系統的精細雕琢,很可能持續人的一生。如果方法、思路不對,則很容易走上彎路,浪費大量的時間。
?
彎路之一:過于急躁的動機
?
所有交易者的根源動機都是賺錢,這不需要避諱。但過于急躁則往往欲速不達。因為:
?
第一,和所有的學問一樣,交易的學問也是水很深的;第二,交易的學問和大多數的自然科學不同,目前,它并非一門具有百分百確定性的學問,倒是很類似天氣學之類的混沌學科或是近代物理學中的概率發生理論。
?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急功近利的心理往往會干擾自己對學習進度和學到知識的錯誤判斷,更不利于交易系統的自我進化。簡單的說,一兩次成功并不能說明你走的是正確的道路,一兩次失敗也不代表你錯了。有句話說得好么,“在市場上要贏不容易,但一次都不贏那更不容易。”因此,耐性分析,耐性記錄,耐性統計反饋,耐性評估交易系統并耐性培育其進化是必須的。
?
彎路之二:缺乏邏輯性
?
交易學在我的概念中這是個廣義的名詞,包括通常說的技術派和價值派,甚至更多。
?
我有一個鮮明的觀點:交易學是一門科學,并非藝術。
?
現在頗有一些“交易是一門藝術”的說法,我不贊同。科學和藝術有一個原則性的區別:前者是依靠邏輯,有著環環相扣的因果關系。后者則是依賴于創作者的自由發揮,很多時候沒有一定好或壞,只有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
為什么交易也會被認為是一門藝術呢?因為交易這門學問的不確定性很強。一是市場本身的隨機性導致;二是交易學的歷史并不很長,遠遠談不上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它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類似藝術的氛圍。類似的例子還比如我非常喜愛的一項業余活動圍棋,也被認為是一門藝術,但它的同類國際象棋的科學形象就要普及得多。
?
無論是藝術也好,科學也好,邏輯能力在交易中的重要性是無需置疑的。在交易體系的打造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兩點:
?
第一,體系中的每一條法則,本身是否符合邏輯;第二,體系中的法則之間,是否符合邏輯,是否自洽而非矛盾。
?
彎路之三:缺乏用事實和數據驗證的習慣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
在經過“邏輯性”的篩選之后,實踐驗證是提高交易系統質量的第二道關卡。
?
譬如,當在論壇上看到“大師”們的言論之后,是馬上五體投地無條件接受呢,還是用這兩道關卡好好的提煉一番再有選擇的放入自己的交易系統中呢?
?
彎路之四:過度豐富的想象力,尤其是形象想象力過度的想象力是一條非常容易走上去的彎路。
?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莊家。”莊家這個詞,在歐美又叫做看不見的“他”,很多時候成為散戶心中的一個迷一樣的人物。在股市上,幾乎沒有散戶不對莊家津津樂道,股票一漲就認為是莊家吸籌或者拉高出貨,股票一跌又認為莊家是洗盤或者出貨。誠然,有些盤口技術很強的高手確實能通過盤面觀察或別的方法感知到莊家的動向,但是否更多的人只是在自己的心中利用想象力來描繪一種“藍圖”呢。這種靠想象出來的藍圖,又有什么可靠性呢?
?
有一些股評性質的語言更是人為的打造了一種讓人展開想象的氛圍。例如啥****拉升、瘋狂打壓之類的,讓人一看腦子里就出現一幕幕市場背后的蒙太奇畫面,導致人們在自我暗示的氛圍下出現判斷誤差。
?
彎路之五:過度自信或過度自卑
?
過度自卑,則容易陷入迷信。對所謂大師的言行不加思考便予以采納,或是本來大師隨口說幾句的話非要揣摩出一些所謂背后的深意來。過度自卑者打造的交易體系,往往是良莠不分,精華與糟粕并存。
?
過度自信,容易導致固步自封。對自己暫時沒有理解的東西一概否定,甚至對和自己已有系統不合的東西一概拒絕,失去改進自己交易體系的機會。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