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象來看虧損的原因千千萬,但虧損的本源我認為只有一個,那就是做了能力圈之外的事,我之所以這樣說絕對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長期觀察凝結出來的。?
?
個人把這市場中的人分成兩大類:技術分析類和公司投資類,前者把股票當工具,后者把股票當公司,從長期來看,其中第一類幾乎全軍覆沒式虧損,第二類只有少部分可以成為持續的幸運者。
?
關于技術分析類,我把它歸為絕對的能力圈之外的一類,因為技術分析涉及技術預測,跟莊和追逐熱點題材等,在這類人眼里股票只是一個工具而非公司,不得不說,這一類對于盈利邏輯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其難度難于蜀道,那根本不是你的能力圈,也非你可以構筑的能力圈,所以虧損是必然的。
?
既然結果是可以預見的,那為何市場中還會有這樣一類人呢?其根源就在于一個“信”字,一個人在投資中“篤信”什么很重要,有人篤信殺人放火能致富,有人篤信勤儉持家能致富,投資亦是同樣的道理,篤信什么很重要,它決定了你以后行動的大方向。不能不說當下畸形的投資啟蒙環境毒害了一批散戶,像炒股書籍,市面上賣的都是一堆所謂的k線分析理論以及指標分析技術,專家講座也都是馬后炮式的技術分析。對于一個剛入市的小白而言,他首先要確定的是什么樣的技術能讓他賺錢,我相信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個答案,這個答案誰給呢,很顯然這個最初的答案大多都拜“啟蒙環境”所賜予,大量的技術分析致富理論給很多小白描繪了一個很光明的致富前景,這種環境就像一劑毒藥一樣慢慢滲透進小白的投資思想里,于是小白開始篤信技術分析能致富,而只要這種“篤信”一旦開啟,虧損的根源就由此開啟,之后所有的操作也只不過是這個根源的開枝散葉而已。從本質上講這種散戶從一開始對投資的“技術致富信仰”就是錯誤的,所有的根源都是基于此,解決了這個問題,所有的由此開出的惡果也就就此打住
?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樣才能讓小白盡快在這種錯夢中醒來呢,說實話這個真沒什么直道可以走,唯有小散自己走不下去虧損到痛悟方可回頭反省,因為這種“技術篤信”早已在其思想上占山為王,僅憑幾句說辭實難奏效,我所見過的很多技術迫害狂都是以虧損為代價才逐漸頓悟的,所以對于這類人,很簡單,虧得不夠狠!這也是這類人必須要熬過的一段心路歷程,畢竟這類人也在牛市中受過不少技術分析的恩賜,認清自己的守株待兔心理若沒有無數次打擊是很難克服的
?
技術分析一派沒什么可說的,說破天也就這多,重點談下第二類:公司投資類,這個聽起來好像很靠譜的樣子,但這只是方向的正確,大方向沒有偏離正確的軌道,但僅有大方向是不夠的,你要到深圳不是一路向南就能到達的,這事具體來說,對于公司類投資虧損我認為最大的根源來自于沒有真正理解公司,注意用詞,是真正理解而非簡單的理解,事實上大部分人只停留在簡單理解的層面,甚至連理解的大門都沒進,不真正理解自己所投資的公司是大部分人投資虧損的根源,我這么講是有道理的,先說幾種類型:
?
第一種是淺嘗輒止型,對公司的了解僅限于表層,跟這類人再往深里談幾乎一無所知,拿醫藥來說,很多人僅僅是知道某公司賣什么產品,對于產品的功效也只是略知一二,再往深里挖就一無所知,這種屬于標準的淺嘗輒止型投資者,對于這類人,基本上市場一道難題就足以將其打回原形回爐重造
?
第二種是一碰即碎型投資者,這類人喜歡裝神弄鬼,對所投資的公司很自信,買入時信誓旦旦,但一旦遇到公司利空或者市場拋盤便挺不住割肉殺跌,等股價重新殺回來時大呼“當初不該割來著,還是我當初看的準,不然怎么會又漲回來”,這種人恕我直言只是假裝很了解公司,因為你對公司的了解還不足以抵擋一個股價的波動,很顯然這不是真正的了解,你只是認為自己很了解,這種了解由股價的堅挺賜予勇氣,由股價的下跌打垮你的底氣,這時你應該好好想一想自己真的了解公司嗎,如果真的了解,那為什么還在波動下割肉呢?對此你又作何解釋?
?
第三種是事與愿違型,這類人會對所投資的公司做出增長的預估,于是滿懷信心買入,結果買入后財報公布后直接打臉,財報下跌引發股價下跌,財報的打臉開始讓這類人質疑自己最初的觀點,公司每一件突發事件對這類人就如同晴天霹靂,公司所發生的完全脫離了其預期,我經常聽到有人這樣問“公司產品為什么會突然降價啊”“公司怎么會剝離這項業務啊”等等,都是缺乏對公司真正理解的表現,換句話說,這也是在能力圈外行事
?
第四種是“命由他人”型,這類人很有自知之明,很清楚自己吃不了股市這碗飯,干脆就把命運交由那些“專業人士“,例如聽信別人薦股,買別人發行的基金私募產品等,這種人最后能否虧損取決于他選人的眼光,這種類型的能力圈不在于選股而在于選人,有時候即便選對了私募你也未必能選對產品,恕我直言,選人比選股更難,因為人心比股票更復雜,人心的誘惑比股市的誘惑更難抗拒,何況這環境下還有數不完的”江湖道士“在你面前裝神弄鬼,尋伯樂比尋千里馬更難。
?
第五種也是比較靠譜的一種就是長期跟蹤型投資者,能長期跑贏市場的人往往出自這類人之中。但長期跟蹤只是了解公司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跟蹤和跟蹤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跟蹤只是翻翻資料看看財報搜搜歷史,而有些人則是很用心的參與進這種商業運作中去深入感受。長此以往這類人的商業嗅覺會更加敏銳,商業智慧也會更加靠譜。我把第一類人稱之假裝在跟蹤的人,這類人表面看對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和研究跟蹤,實則是枉轡學步未入精髓,到最后你的能力圈依然沒有得到擴展。而假裝在跟蹤的表象帶給你的底氣將會使得你越過你所謂的能力圈行事,結局可想而知。
?
沒有真正理解所投資的公司只是虧損的表象,在能力圈外行事才是大部分投資者虧損的根本原因,不了解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只有能力圈的大小之分。按照能力圈原則,若不真正了解一家公司,就不要去投,你投了就是你的錯,這個錯不能算在你不了解公司的頭上,而是錯在你違背了能力圈原則。不了解可以不投,這不為錯,你的能力圈柵欄有幾尺就跳幾尺,嫌低就穩扎穩打擴展能力圈。老巴對高科技跟蹤了一輩子才構筑了對蘋果的能力圈,在此之前幾十年一直不碰高科技,無非是沒有拿下高科技這個能力圈,最后只能在傳統銀行大消費玩一輩子。這正是老巴的厲害之處,固守能力圈就是遠離了虧損的根源。相反有些人壓根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最后只能稀里糊涂的賺也稀里糊涂的虧,在股市混更要知道自己值幾斤幾兩,去能力圈外搶糧食遲早是要付出代價的。
?
斬斷虧損在我看來就八個字:認清并守住能力圈。讓利潤奔跑也是八個字:夯實并擴展能力圈。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