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從初入市場的跌跌撞撞到后面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大都會經歷三個階段:
?
一、交易方法主要靠對行情的預測,進出場全憑自己的一念之差;
?
二、對交易有了一些了解,再不敢隨意進出,而是靠謹小慎微的分析和判斷;
?
三、完全摒棄主觀性的東西,真正做到不預測、不判斷,隨勢而進,隨勢而出。
?
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自己的交易之路,或者參考身邊一些高手的經歷。這一路走來,思維模式從原來廣袤無邊、天馬行空慢慢變得越來越狹窄,最后基本剔除了主觀意識的存在,雖然看起來好像限制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但卻是給客觀事實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
這在佛經里被描述為心無一物,完全尊重客觀事實的存在與發展,自己只不過是融于客觀、順應客觀。
?
在達到最終的境界過程中大部分人都會兜兜轉轉,就好像沒有頭緒的蒼蠅,一會兒飛對了方向,一會兒又偏到了其他地方。尤其在堅持一個方法而出現虧損時,就會覺得自己在市場面前變得極其渺小,總忍不住要改變自己的現行手法。
?
于是,預測行情、憑心而動的老毛病又出現了。此時,市場往往會給你以重擊。垂頭喪氣的你終于明白:預測行情也是建立在系統規則的基礎之上,正如孔子所說,隨心所欲不逾矩。沒有一套固定不變的手法是沒有辦法在市場中生存的。
?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十分清楚了,交易的“定海神針”就是符合各自特點的、嚴密的交易系統。
?
市場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所以,在我們初入市場時會有前輩告訴我們,一定要跟隨市場走,決不能自大地去做行情的“主人”。
?
也許當時我們不會相信,但是隨著我們的積累,慢慢地就會理解前輩們的觀點。同時也會慢慢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靈活、完美的策略,盈利的穩定性就越差;越遲鈍、簡單的策略,盈利的可靠性就越強。
?
我們可以把交易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一個是過去的,一個是現在的,一個是將來的。
?
在沒有進場之前交易者關注的都是過去的事情,一旦進場了就進入到現在的狀態,進入到現在狀態的情況下交易者所關心的不應該是利潤,而是應該關心怎么把單子做好,做準確了。
?
進場后的結果只有兩個:一個是機會被你抓住了,行情的發展趨勢的發展如你所愿,這時你就要把利潤最大地抓在手里,要把單子做準確,只要機會還在,你原來判斷的趨勢它還在發展,那你就要讓它走完,你的時間尺度就要跟著它走,一步一步地往外放。
?
如果說你看反了,它走的方向和路徑跟你的想法不一樣,那么你在規定的時間范圍里,或者說你確定這個機會是判斷錯誤,那你就應該平倉,立刻走人。不管這單是賺是虧,只要你把單子處理得正確就行,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因為我們靠的不是每一單都賺錢,而是靠累計下來的整體上的贏利。
?
由此可見,要想在市場長期穩定地賺到錢,交易系統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交易系統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交易記錄作為驗證。而一旦確定交易系統具有盈利能力,剩下的就只有執行了。只有這樣,才能在沉沉浮浮、陰晴不定的期海中穩定航行。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