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有一群大神,他們可以控制社會經濟形勢,他們可以在瞬息間家纏萬貫...《華爾街之狼》、《大空頭》等許多電影更是激發了大眾對于那些傳說中賺翻了的金融家、交易員的想象。衣食無憂,紙醉金迷,談笑間千金信手拈來。
?
“一個人以相對較少的資金起步,并最終成為千萬富翁的途徑極少,而其中一條途徑就是交易。”
?
那么,現實中的交易員是什么樣的?
?
我們先來看電影描繪的華爾街交易員:
?
他是一位前高盛交易員,他說,交易起初,他覺得“自己多投入一點,就離成功更近一點”。
?
從 2008 年開始做期貨交易,第一次投入 6 萬,輸光,第二次投入 12 萬,輸光,第三次投入 24 萬。到了 2010 年,終于爆倉虧損 270 萬。
?
“我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心態問題。我下單之后手會不停哆嗦,非常恐懼!單子下了之后,會一直盯著屏幕看,不敢離開,驚慌。于是我開始讀很多焦慮、恐懼、強迫癥的書,看完了這些病癥的所有記錄,發現我不是那些病人。我又開始研究心理學,研究了一年多,這些書只是告訴我癥狀并不告訴我解決辦法,唯一找到的辦法是冥想、練瑜伽。我還練毛筆字,學了唐卡,學了佛經。”
?
在高盛的五年多時間,每天早上 5 點起床,有持續 3 個月的時間,回家后必須用喝酒來釋放壓力,但還是無濟于事,他仍然會在半夜醒來,醒來后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半睜著雙眼打開電腦,查看亞洲市場的行情,確保一切 ok 后才能繼續睡覺。
?
?
?
他認為交易員永遠都無法快樂起來,“因為賺錢的時候,你會后悔自己怎么不多買進一點,輸錢的時候,你也會同樣地難受。隨時都在質疑自己,我是不是該做這件事情?”
?
我們再來看國內市場中的職業交易員:
?
1. 學好基本功,全職做半年,有賺錢能力的,就開始賺錢了。超過一年還不賺錢的,基本就說明不適合干這個,可以轉行了。賺不到錢不能證明這個人能力不行,如果簡單的把思維能力分成“謀”和“斷”的話,交易員更需要的是“斷”的能力;相反,行研和基金經理更需要的是“謀”的能力。做不了交易員的人,也可以很聰明,也可以在其它領域做的很好。
?
2.挺過第一年,全職做到兩三年,你就會心里有數,自己干這行,能不能十年之內退休。可以的話,就繼續干;不可以的話,早轉早超生。這行好處就是真刀真槍,真金白銀,一切以盈虧說話,不用搞關系,不用裝孫子。壞處是基本與世隔絕,而且交易經驗基本無法移植到其它行業,所以不能早退休的話,就趕緊轉。如果收入只是其它工種的兩三倍,其實不值得遭的那份罪。
?
3.談到遭罪,一部分是作息,指的是海外市場,要么早起,要么晚睡;更多的說的就是心理。快樂永遠只有一剎那,只要你還是一個交易員,你就會一直處在焦慮的狀態,即使一直賺錢。賺錢時候,你會想出早了,少賺了;虧錢就不用說了,通常是賺錢一點一點賺,一個不小心,一次虧了幾個月賺的很正常。干這行,你會一直處于焦慮狀態,爽只是一剎那,過了之后,還要繼續戰斗,繼續焦慮。
?
4.能不能當機立斷,敢不敢壯士斷腕。賺錢時候能不能忍得住不出,使利潤最大化;虧錢時候,能不能保持冷靜,使虧損最小,同時平復心情,調整狀態,重出江湖。看到的好交易員,交易的時候都非常鎮定,話少,膽大心細,反應快,抗擊打能力強。
?
5.相比學習如何賺錢,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虧錢。開倉是徒弟,平倉是師父。民間巴菲特一抓一大把,聽起來都神乎其神,什么一夜賺多少多少錢,一年翻幾倍,云云。如果把時間段變長,沒幾個能一直存活下來。 如何控制風險? 時刻計算你的盈虧概率是最重要的,請注意,是“時刻計算”。當然,這個有時沒法精確計算,只能大概估算,也許這一丁點感覺就是所謂的天賦,所謂的頂級交易員和普通交易員的區別。
?
6.從小頭寸開始練習,試錯,不斷調整自己的交易系統,不斷加頭寸,直到加到了你的極限或者那個市場的極限。這條實際是兩點,一是先用小頭寸試,這樣你的成本小,可以不斷調整和練習。 第二點是建立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這點太重要了,基本和心態性格一樣重要。沒有最好的交易系統,只有最適合你的性格和市場的交易系統。
?
看到這里,也許大家已經心中有數了。交易員是一種職業,而非一個投機取巧的謀財方式。任何行業都不會有人隨隨便便成功。愿我們的交易都可以長虹。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