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思維邏輯截然不同,自然科學是一種一元邏輯,具有嚴謹的因果關系,并且可以進行量化,例如,1+1=2、1袋蘋果5公斤等。人文科學更多是由主觀引發的,是一種很難被實證和量化的看法和感受,比如,道家、儒家、法家治國孰優孰劣?李白的詩和杜甫的詩誰的更好?很難說清楚。
?
那么經濟是一門自然科學還是一門人文科學呢?經濟行為是由人發起和實踐的,所以是一門人文科學。不過,因為各種原因,很多經濟學家試圖通過科學的方式來研究經濟,例如,西方經濟學、數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通過他們的分析,的確解釋了很多經濟行為和現象,但這種研究很多時候過于理想化,因為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假設就是理性人假設,可是人怎么會是理性的呢?正是因為人不是理性的,真實的市場中影響因素對價格的作用是序數的,并不是基數的。
?
微觀經濟學是學習經濟最基礎的課程,它通過一系列的公式解釋市場行為,成為研究和分析的理論基礎。受此影響,估值、供需就成了每個研究員的工作核心,比如,現在甲醇供應比需求多100萬噸,庫存比往年多30萬噸,宏觀經濟環境較好。研究員會對此進行評估,供大于求利空作用為3,庫存偏高利空作用為2,宏觀環境向好利多作用為4,整體利空為1,所以應該看空。然而,實際中,市場的判斷邏輯并不是這樣,而是宏觀環境利多>供大于求>庫存偏高,應該看多。市場為什么會這樣分析問題呢?
?
首先,市場中影響價格的因素能夠量化是建立在市場信息完全對稱,并且所有的投資者能在第一時間對所有信息進行充分解讀和反應的基礎之上。顯然這種假設是不可能的,先不說個人投資者的信息來源有限、滯后了,即使是高盛、大小摩這種國際大投行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和數據。這種情況就決定了試圖理性或者量化分析市場的條件不存在。
?
其次,正是因為市場不可能第一時間準確處理所有數據,所以投資者對信息的判斷才會是序數的。當人們無法去量化所有影響因素的時候,直覺就是對當前最重要的因素進行反應,例如,當前棉花價格連續大跌,這個時候有人會考慮在當前的棉花價格下,新疆的租地棉農已經大幅虧損,種植意愿將會降低,我國的棉花庫存量會逐年下滑。
?
最后,當市場大多數投資者都用這種方法思考問題的時候,這種方法本身就有了自我強化功能。試想一下,在2015年股市大跌的時候,你對別人說:“請您冷靜一下,藍籌股的估值被低估了,市場還有其他因素支撐股票上漲,您應該繼續持有您的股票。”這個時候別人會怎么想?所有投資者都急著離場,理性分析已經沒有用了。
?
總之,市場分析不是數字游戲,人畢竟是感性的,現在不可能、在可見的將來也不可能完全理性地去分析行情走勢。當市場出現了眾多影響因素的時候,投資者會本能地將影響因素去排序,而不是量化。在這種情況下,就好比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卻沒有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是哪座一樣。因此,市場影響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序數的,并不是基數的,這和我們平常的認識并不一致。市場的思維方式如此,要求我們在分析的時候并不需要過多地把精力用在分析所有影響因素上,而應該去把握市場運行的主邏輯,這也再次印證了交易最后就是大繁至簡。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