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時間是不是投資的朋友這個問題,首先每個人應去試著回答一個問題:改變是投資的敵人還是朋友?實際上,時間意味著每天在變化,面對這樣的變化你怎么去應對?我一直說投資是一個受制于概率的游戲,即使很英明很偉大的決策也不一定會給你帶來滿意的結果。而那些看似一塌糊涂的決策,卻可能會帶來意外的驚喜。你的決策到底對不對?只有拉長時間周期來看才能得到驗證。“時間”是整個投資的杠桿,投資策略就是“支點”。只有在投資上做出合乎時間邏輯的策略,才能讓時間成為投資的朋友。
?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有騰訊的員工除了正常開銷外將所有收入全部買入本公司的股票,不管漲跌,堅持了7年,到如今價值幾何,大家可想而知了。但假如你是中國遠洋、樂視網的股東,你堅持持有至今,那么你的結局將是非常悲慘的。所以時間是不是投資的朋友,實際上是因情境而變的。而這個“情境”就是根據經濟環境制定的各種投資策略。
?
很多公司就算某一時點處于相同情境,后面的變化也未必可知。同一行業龍頭公司10年市值變化可能迥異,東阿阿膠2007年和云南白藥的市值差不多,但是到了2017年的時候,云南白藥的市值已經是東阿阿膠的2倍多了。
?
另外中國人壽跟中國平安也是典型的案例,在06年的時候,如果要買保險公司股票,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人壽。因為人壽當時有很多很出色的投資,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會先去選擇人壽,而不會去選擇平安。
?
同是乳業公司,起初伊利與光明乳業差距沒那么大。2010年上海世博會,伊利花20億拿下冠名權。我們問光明乳業為什么家門口的盛會不參與?對方答復說,現有網點不足以覆蓋20億廣告成本。彼時,伊利全國有網點6萬家,而光明乳業有60萬家。八年過去,光明的網點沒增加,而伊利已經擴大到幾百萬家網點規模。品牌和渠道的擴展隨之而來的就是伊利的估值水漲船高。
?
正如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現在已然衰朽的,將來可重放異彩;現在備受青睞的,將來可日漸衰朽。”
?
在1972年的時候美國“漂亮50”的平均估值到了41倍。去年我曾做過一個報告,目的是為了告訴大家,在當時時點上,中國的藍籌股總體上還是比較低估的,原因在于和美國1972年的時候去比較我們的估值要低很多,而且如果在美國1972年最高點的時候買入并持有“漂亮50”到1996年或者到2001年,那他的收益與標普500指數同期的收益基本是持平的,沒有太明顯的差別,只有少數公司是低于這個標普500指數的,一是市盈率超過50倍的,二是部分科技股。但是大家回過頭來看,我是拉長了這么長的周期,如果截止中間的一個時點來看的話,比如持有至1980年或1984年,那么“漂亮50”那個時候是損失慘重的。我們要明白很多投資拉長時間來看是極具魅力的,但是縮短時間來看就會是很悲慘的。
?
美國股票、債券、現金在不同期限的收益范圍也很有意思的,如果你只看一年,美國股票、債券、現金平均收益是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的,因為股票波動非常的厲害;當你持有十年以上的時候,股票的收益明顯勝出了債券與現金;如果持有二十年,那么股票的正收益非常明顯。
?
王國斌:君和資本創始合伙人、原東證資管董事長
?
本文選取的內容來自2018年6月王國斌先生在億衡財富學社上的部分演講稿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