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中的第4章。
這是偉大的孔子自述其人生思想境界進階過程。
而做交易,就是做人。在我看來,做交易的境界提升跟孔子所言的過程極其相似,做交易的最高境界,也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1、而立
首先,之前我們討論過:只有當一個交易員認識到了“走勢是不確定的”時,投機大門才算真正的打開。
因為他忽然意識到,自己之前沉寂的那個以“預測”為核心的領域完全是錯的。
自己是完全被欲望牽引,在一個紛繁復雜,充滿謬誤的幻境中完全迷失了自己。真實的交易并不是尋求所謂的無敵的圣杯,真實的交易,是處理未來的不確定性。
他忽然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方向,他知道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他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和未來該走什么樣的路,他達到了而立的境界。
他開始拋棄之前所依賴的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他開始完全的依靠自己。
2、不惑
而立之后的交易者,他在不確定的領域中不停的去嘗試尋找出自己的模式。
在各種各樣的經歷中,他開始洞察到了越來越多的真相,他開始接觸到了不確定性的核心,他開始發現,那些表面的繁華背后隱藏著無盡的寒意。所謂的夸張收益,所謂的投機天才,所謂的驚人戰績,很多都是不確定性氣運加身的結果而已。
他于幸存者偏差,不可證偽,隨機混沌橫生的領域中,清晰的意識到了風險和收益的關系:盈虧同源,風險與收益從來不會分離。
他開始不惑。
別人吹噓到天上的方法他開始嗤之以鼻,任何不著邊際的方法都無法讓他沉迷。他開始明白,什么叫做眾人皆醉我獨醒,他開始于孤獨中繼續前行。
3、知天命
人,生來渴望自由。在交易中,我們擁有最大化的自由,然而,自由其實是交易中最大的陷阱。
很多交易者在經歷了自己自由交易帶來的悲慘結局之后,深刻的意識到:想要在不確定的領域中想要真正的長期持續存活下去,需要依靠的是規則。既然不可預知未來的走勢,那么就以規則高效應對即可。
以規則生成的確定邏輯,去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他知道,所謂的交易中最完美的處理方式,最完美的處理標準,就是交易規則。入場規則,出場規則,資金管理規則。
于是,他開始知取舍,不臆測,盡人事,聽天命。在我看來,達到了這一步的人,都可以稱為交易高手。
他們在深刻的認知支撐下,做出了大量的取舍,他們開始認清真相,放棄了自己對行情走勢的個人臆測,以走勢為王。他們開始構建自己的交易規則,構建自己的交易系統,摒棄噪音,開始一致性的執行。
然后,以最大的耐心等待行情的到來。
他們明白,自己所能做到的是有限的,真正想要實現盈利,靠的是行情給你機會。東風來了,才能崛起。
他們達到了交易的聽天命境界。
有些事情你能做到,而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可以達成的。他們放棄了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堅持運行自己正確的交易邏輯,通盤無妙手,規則行天下。
4、耳順
在堅持運行了自己的交易系統一段時間之后,他們得到了不確定走勢帶來的各種反饋,他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規則的力量,他們對交易邏輯才是盈利根本的理解越來越深刻。這個時期,他們會明白:邏輯正確即有正向預期,而正確的邏輯,又有無數種實現方式。
止損1個ATR還是2個ATR?回撤30%還是回撤40%出場?均線出場,算法出場,高低點出場,這些都無所謂,只要他們能夠堅持的輸出具有正向收益預期的交易邏輯,都可以實現盈利。
他們對于不確定性的理解,他們對于盈虧同源的理解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一套方法,一眼可窺透其根本,他們開始不在拘禁于細節。他們開始中庸,他們開始包容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方法。
他們達到了耳順的境界。
5、從心所欲不逾矩
所謂的規則,在建立的初級,其根本作用是限制自由,明確邏輯優勢。在交易的初級,交易者和規則的關系是依靠。
他依靠規則帶來的“確定性”。
在前期,最大的挑戰是執行,因為他們依然要面對周邊環境和氣運加身者所帶來的無盡誘惑。然而,在無數次的執行自己的交易規則的過程中,在經歷了無數次牛熊轉換,震蕩趨勢的過程中,一個交易者對其規則的理解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地步,他的行為基本深刻的融合了自己的理念。
他不在需要規則的刻意幫助,因為規則的真正好處他已經完全掌握,他的交易行為,他的一舉一動,全都是規則的影子。也就是說,他由之前的依靠規則,達到了完全掌控規則的境界。
這個階段,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此,一念起,即為交易。
這個境界,就是我認為做交易的最高境界,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