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說起
?
A? ? 貧窮的本質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位研究“窮人經濟學”的學者,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簡而言之,他們揭示了窮人為何貧窮,以及如何去改變這種現狀。與人們刻板印象中造成貧窮是因為懶惰、缺乏毅力、沉迷享樂等原因相悖。
?
此項研究發現,在欲望、弱點、理性、意志、大腦記憶等方面,窮人和中產階級相差不大,最大的差別在于貧困的境遇導致窮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形成了一種無奈又特殊的思維方式。人類的思維方式會不自覺地成為一種自動化加工過程,造成人們的決策失誤,反過來進一步限制了個體發展,最終變成惡性循環。
?
曾經有一檔叫作《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邀請了一位富豪去體驗清潔工的生活。在參加節目之前,這位富豪自信滿滿地說:“如果你有斗志,弱者也可以變成強者!”他覺得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一定可以成功改變境況,但為期一周的體驗卻在第二天因為他無法堅持而結束了。他每天工作17個小時,光是維持現狀就已經消耗了全部體力,根本無暇思考轉變方法。
?
嘗盡底層的辛酸后,他明白窮人之所以貧窮并不是因為懶惰、缺乏毅力,而是陷入了一個難以擺脫的循環:由于沒有太多收入,所以無法投資那些“不急迫,但長期非常重要”的項目,只能選擇竭力滿足“急迫,但長期不重要”的項目。因此,放棄長期的利益,急切追求回報,無法忍耐長期的投入,例如,教育計劃、醫療保險、失業養老保險等,而這些短視行為會進一步加劇人生風險,降低同樣時間可以創造的財富價值,由此形成了閉環。然而,由于自己思維方式的限制,自身也就沒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最終又使得這種惡性循環代代相傳。節目的最后這位富豪總結了這樣一句話:“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
B? ? 投資的啟示
?
其實,這種思維方式并不是窮人的專利,而是常見的人性,只有在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中,才可以提升自己抵御短視行為的能力。國家一直在致力于扶貧工作,但僅通過提供補貼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貧窮的,因為沒有接受教育,思維方式不會改變。因此,現在更多的扶貧政策是授人以漁,通過政策和義務教育,減免高等教育階段的學費,提供各類獎助學金政策,幫助貧困人口擺脫這樣的經濟困境。
?
只有我們深刻理解了貧窮,才能改變貧窮,如果無法改變這種思維方式,即便有一個機會可以跳出生存困境,也會因為行為模式的慣性再次落入陷阱。財富只能在真正有能力的人手中生根,否則德不配位,也終究是浮財,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也是為什么絕大多數彩票大獎得主的最終結果并不好,因為他們并沒有保留財富的能力,更不會擁有讓財富循環起來的能力。
?
在投資市場也是如此,只有我們真正意識到自己為何虧損,才能獲得盈利。偶然的盈利并不難,難的就是穩定的能力,而很多投資者同樣忽視需要長期投入的重要品質的培養。看起來非常勤奮,每日盯盤兢兢業業,但獲利的能力卻很低,需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攤平不穩定的結果,從事著重復的、無提升性的工作。同時,在市場浮浮沉沉,被束縛在電腦前,沒有時間、精力、金錢去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無法培養自己的理性和自律的品質,結果是在“不急迫,但長期非常重要”與“急迫,但長期不重要”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放棄了長期利益,卻不知道自己如同推著石頭上山的巨人,最終石頭又落回原點,陷入了一種循環,覺得苦惱無比,落入了思維陷阱。
?
這不僅僅是投資者個人的事情,也需要各監管部門、期貨公司形成合力,提供更多層級的投資者教育和對沖風險途徑,這樣才算真正的投資者保護。另外,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也需要提升風險管理意識,給自己的投資“上保險”,才能防止賬戶盈利的損失甚至本金縮水,才能提升在市場活躍的時間。
?
擁有時間,才會有復利,投資如此,人生亦如此。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