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起因經過
在19995年6月12日,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正式推出了秈米期貨交易,之后期價是一路的飆升,其中9511和9601兩個合約,分別由開始的2640元/噸和2610元/噸上升到7月上旬的3063元/噸和3220元/噸,交投活躍,持倉量穩步增加。
多方認為,其一是國內湖南、湖北、江西等出產秈米的主要省份當年夏季遭嚴重洪澇災害,面臨稻米減產形勢;其二是秈米期貨實物交割中存在著增值稅問題,據此估算當時的期價偏低。
空方則認為,秈米作為大宗,其價格受國家宏觀調控,而且當時的秈米現貨價格在2600元/噸左右,遠低于期價。隨著夏糧豐收、交易所出臺特別保證金制度,到10月,9511合約已回落到2750元/噸附近,致使多頭牢牢被套。
10月中旬,以廣東金創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為主的多頭聯合廣東省南方金融服務總公司基金部、中國材料總公司、上海大陸期貨經紀公司等會員大舉進駐廣聯秈米期市,利用交易所宣布本地注冊倉單僅200多張的利多消息,強行拉抬秈米9711合約,開始“逼空”,16、17、18日連拉三個漲停板,至18日收盤時已升至3050元/噸,持倉幾天內劇增9萬余手。此時,空方開始反擊,并得到了秈米現貨保值商的積極響應。
19日開盤,盡管多方在3080元/噸之上掛了萬余手巨量買單,但新空全線出擊,幾分鐘即掃光買盤。隨后多頭傾全力反撲,行情出現巨幅振蕩。由于部分多頭獲利平倉,多方力量減弱,當日9511合約收低于2910元/噸,共計成交248416手,持倉量仍高達22萬手以上。
收盤后,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對多方三家違規會員作出處罰決定。由此,行情逆轉直下,9511合約連續跌停,交易所于10月24日對秈米合約進行協議平倉,釋放了部分風險。
11月20日9511合約最后摘牌時已跌至2301元/噸。至此,多方已損失2億元左右,并宣告其逼空失敗。11月3日,中國證監會吊銷了廣東金創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的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
第二:總結反思
通過廣聯秈米事件可以看出:當時我國期貨市場中會員及經紀公司主體行為極不規范,除了存在大戶壟斷、操縱市場、聯手交易、嚴重超倉、借倉、分倉等嚴重違規行為,還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貨經紀公司重自營輕代理的問題,這些行為使廣大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嚴重扭曲了期市價格,限制了套保功能的發揮,加大了風險控制的難度,阻礙了期貨市場的正常運行。
作為期貨市場核心的交易所監管不力,面對秈米期價出現異常波動和過度投機行為,未能及時出臺化解風險的有效措施,導致交易失控。從秈米事件引發出的種種問題來看,加強對市場風險管理對策的研究是必要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相信大家對這個事件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如若您期貨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本欄目的更新,最后預祝大家投資愉快。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