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權利方來講,到期風險可以理解為,期權到期的時候雖然有內在價值,但這些價值需要投資者及時的行權。所以,投資者一方面不要忘記行權,另一方面還可以和期權經營機構做出相關的約定,在期權達到一定實值程度的時候進行自動行權。
對義務方來講,若在合約存續的期限內,行情波動幅度比較大,甚至是超出了預期,那么虧損將會很大。即使投資者對市場的走勢判斷準確,但是是在期權到期日之后才顯現的,同樣也會遭受損失。
所以,到期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和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選擇的期權合約是有關系的。有限的生命周期是期權交易的特點之一。不少投資者在股票被套之后,會選擇等待,期待未來某一天股價能重新上漲,這樣做的代價是時間、利潤,但是期權交易中,代價就可能會是損失全部。
所以,不管是權利方還是義務方,都不要有不平倉的心態。一旦發現行情的分析錯誤,就要止損平倉、進行組合操作鎖定風險,這樣權利方才能收回一部分的權利金,義務方也可以避免虧損進一步的擴大。
以上就是和大家介紹的有關期權交易中的到期風險,希望對大家了解這部分知識能夠有所幫助。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