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期貨,是指以取暖指數或者是制冷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取暖指數和制冷指數的計算首先要計算每日取暖度和每日制冷度。
每日取暖度(Heating Degree Day. HDD)=Max{(65華氏度一當日平均華氏氣沮),0}
每日制冷度(Cooling Degree Day, CDD)=Max {(當日平均華氏氣沮-65華氏度),0}
當日平均華氏氣溫度數由地球衛星公司提供。將每日取暖度或每日制冷度加和就可以得到取暖指數或制冷指數,如果按月計算,則月取暖指數=當月每日取暖度之和,月制冷指數=當月每日制冷度之和。
天氣期貨市場是新興天氣風險管理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天氣風險管理市場成熟的標志。天氣期貨合約的設計采用了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合約的設計原理。
天氣期貨的產生,同樣也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顯然是,災難性的天氣帶來的損失太大。
據估計,在美國大約,萬億美元的GDP中,約有20%受天氣影響,特別是1997-1998年間的厄爾尼諾冬季,使得許多美國的大公司通受了嚴重損失,受損害的行業包括業、動力和煤氣業。這些損失,除一部分屬災難性損失可由傳統保險業提供風險回進工具以外,大量的損失屬于非災難性損失,傳統的保險業或者其他的傳統金融業并不提供風險回避工具。
這些公司當然希望有新的金融工具可供其回避天氣帶來的非災難性風險。1997年,美國開始了天氣衍生品的交易,開始是從柜臺交易市場(OTC)交易,隨后由于柜臺交易受到市場信用因素的制約,影響其進一步發展。
直到1999年的12月22日,芝加哥的商業交易所(CME)在GLOBEX系統上開展了天氣衍生品的交易。從最初的四個城市的天氣期貨,發展到2000年1月20日,就增加到了10個城市。2002年1-10月,取暖指數期貨成交1182手,而一年前,同期成交量為25手;2002年1-10月制冷指數成交1831手,而前一年同期,該合約成交量為0,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1-10月取暖指數期貨成交的1182手中,有680手是10月成交的。
以上就是天氣期貨產生的原因分析,更多的期貨消息請關注!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