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期貨在訂單中就規定了農產品的收購數量、質量和最低的保護價,所以,既然“黑字寫在白紙上”.就會在保證雙方權利、義務的同時,也是具有同樣的約束力。如果單方面違約,不但會失去信用,并且還要賠償對方因此造成的損失。
說穿了就是,傳統的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是先生產、后交易,而農產品期貨的實質是先交易、后生產。作為主流交易方式,這種做法已經在歐美國家存在了幾十年。
與前幾年一度流行的“訂單農業”相比,農產品期貨正在以其風險低、價格提前發現、農民增收效益顯著等優點,受到農產品交易市場和廣大農民的歡迎。
目前我國的農產品期貨交易主要有黑龍江的大豆交易市場、天津市的紅小豆交易市場、河南延津的小麥交易市場。
以河南省延津縣的交易為例,具體做法是:首先由該縣糧食局下屬的麥業有限公司,發起成立了全縣的小麥協會,通過了400多個中心會員(行政村),向全縣10萬多戶農民推行供種、機播、管理、機收、收購“五統一”,然后,再以高于市場每公斤0.10至0. 12元的價格,與農民簽訂優質小麥訂單合同。與此同時,糧食企業通過期貨市場來進行套期保值,并且根據在期貨市場上的套期保值的收入,對參與訂單的農民進行二次的分配,就這樣,通過這種農產品期貨交易,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企業增收、產業發展的新路子。經過近10年的發展,該公司已經成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在國外,農產品期貨做得最好的是美國。美國政府通過把玉米生產和交易聯系起來,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維持玉米交易的價格水平;這在確保農民種植利益的同時,起到了政府支持農業發展的作用。現在,美國憑借玉米期貨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玉米定價中心。
不用說,.農產品期貨交易的目的,就是為了能給農民從事種養殖業撐起一把保護傘.最大限度地降低農產品經營風險。
試想,在小麥還沒有收購甚至還沒有播種時,你就知道將來能賣多少錢.并且收購價格還高出市場價一大截,更不用擔心是不是賣得掉,你又怎么會不安心做你該做的事情呢?
以上就是農產品期貨的主要內容。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