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對如何從這種深刻的危機狀態走出的問題
其一,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制度。于是,1917年以后,世界上有近一半國家相繼模仿前蘇聯建 立了中央集權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
其二,是自由國家采取的管理對策。1929年美爾街股價暴跌之后,發世界經濟長期危機。為此,在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新政。1936年,學家凱恩斯又從理論上以有效需求理論支持了這一政策。
即,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處于危機的時候,任何人都不會進行新的投資。為此,政府投入政府資金替代民間資本,通過公共事業投資來人為地刺激需求,以喚醒經濟景氣。有效需求,就是現實中有購買能力的需求。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市場上的需求,政府需要進行人為的投資,需要股票交易手續費,故也要龐大的財政資金。
于是,長期以來的.小政府’變成了“大政府’。政府的管理職能也隨之變化,整個經濟從自由放任轉向了“自由與管理的混合經濟’。
管理主導型經濟也有弊病。管理帶來了經濟的僵化、效率低下、浪費,財政赤字膨脹、長期景氣政策也帶來了設備過剩、生產過剩、雇傭過剩等,這些問題就是再大的政府最終也會無力支撐,走向崩潰對此,資本主義國家嘗試通過放寬限制的方式來實現軟著陸,全面管理型的前蘇聯則于1990年土崩瓦解。
世界各國開始迅速向市場經濟傾斜,向切實需要期貨市場以回避市場經濟所必然存在的價格風險的時代回歸。而且,這是“全球范圍’的回歸。
上面就是有關的講解,希望大家可以認真的閱讀一下。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