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指數期貨是現代資本市場的產物,20世紀70年代,西方各國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經濟動蕩加劇,通貨膨脹日趨嚴重,利率波動劇烈,導致美國等發達國家股票市場受到嚴重打擊,股票價格大幅波動,風險日益突出。那么你知道日本股指期貨的產生與發展是怎么樣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日本股指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階段:80年代初至1987年,股指期貨從無到有的初步試驗階段是受外部因素驅動的。日本于80年代初期即已開放了其證券公司市場,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中國境內股市。
然而,其股指期貨合約最早出現在海外,1986年9月3日,日經225期貨在新加坡金融期貨交易所(Simex)進行交易。按照日本對于當時的證券交易法規定,證券市場投資者可以從事期貨進行交易被禁止。
因此,當時日本證券市場不具備開展股指期貨交易的法律條件。而且,按照自己當時的證券信息交易法,日本作為國內的基金是被禁止企業投資SIMEX的日經225指數的,只有一個美國和歐洲的機構對于投資者可以利用SIMEX的日經225股指預測期貨市場合約對其投資于日本的股票數據進行套期保值。國內機構投資者顯然處于不利地位。
基于中國這樣的原因,1987年6月9日,日本推出了我國第一支股票價格指數進行期貨市場合約---50種股票期貨合約,受當時美國證券交易法禁止使用現金交割的限制,50種股票期貨合約可以采取現貨交割工作方式,以股票指數所代表的一攬子股票管理作為一個交割標的。
第二階段:1988年至1992年的過渡期。這一階段,通過進行修改和制訂相關法律,國內股指期貨交易市場經濟逐步走上正軌。在50種股票指數期貨推出的頭幾個月里,交易一直很緩慢,直到1987年股市崩盤后才出現繁榮。

1987年10月20日上午,日本進行證券公司市場經濟無法發展開始通過交易,賣盤遠大于買盤,由于漲跌停板的限制,交易活動剛開始即達到跌停板。當時有50個股指期貨合約以股票形式交割,國內投資者無法開展股指期貨交易。而在SIMEX交易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卻能夠進行繼續提高交易期貨合約。
受此事件產生影響,1988年日本企業金融產品市場風險管理當局批準了大阪證券交易所關于進行日經指數期貨交易的申請。
1988年5月,日本通過修改證券交易法,允許企業股票價格指數和期權可以進行分析現金交割,當年9月大阪證券市場交易所開始了日經225指數期貨公司交易。1992年3月,大阪證券交易所50種股票期貨交易停止。
第三階段:對股票指數可以進行信息修改,股指期貨市場發展走向成熟。由于日經225指數使用前225只股票上市,因此它是以簡單平均股價的形式進行指數化的。
針對中國這樣的情況,大阪證券公司交易所可以根據大藏省指示,開發研究出了新的對現貨企業市場經濟影響小的日經300指數進行期貨以取代日經225,并于1994年2月14日起開始通過交易。此后,日本股指期貨市場正式成熟。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日本股指期貨的產生與發展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夠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我們做期貨,了解一下期貨的產生與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掌握更多期貨行情,就下??APP;探索更多期貨知識,就上??官網www.bjhqmc.com!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