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是全球最大的畜牧品種,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農副品種,中國豬肉產量約占全球45-50%。但長期以來,我國生豬產業深受“豬周期”困擾,價格波動較大且頻繁,所以我們先了解下什么是“豬周期”?
期貨生豬價格波動大嗎?生豬期貨價格影響因素有哪些?
期貨生豬價格波動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階段,每個季度的波動幅度不一樣,所謂“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豬周期”在生豬行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體現為3-4年的周期規律。“豬周期”最核心的指標是能繁母豬存欄,若能繁母豬存欄出現大幅度波動,豬價就會啟動下一周期。
生豬期貨價格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供需季節性
我國豬肉產量和消費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波動。供給方面,四月、五六、六月份為低點,七月、八月、九月份逐步增加,10月、11月、12月份為高點,一月、二月、三月份高位回落。消費方面,每年11月到次年1月是全年消費最旺的時間,而春節后的3-4月為消費淡季,豬肉消費從8月開始回暖,銷量環比回升,環比漲幅的最高值出現在12月,可達30%-40%。
二、養殖成本
生豬養殖過程中的成本結構包含仔豬費用、飼料費用、獸藥費用、人工費用和其他。不同養殖模式及群體在部分成本項目中存在一些差異,自繁自養的仔豬費用按照母豬攤銷計算,一般來說會低于外購仔豬的成本,規模企業的人工及其他費用高于散養養殖戶。豬價主要由供需決定,而養殖成本起到監測價格底部區域的作用,一旦價格跌破行業平均成本線并長時間低位運行,行業將再次通過減少補欄從而引導下輪周期上行。

三、養殖疾病
生豬養殖過程中存在數種常見疾病,包含病毒性疾病與細菌性疾病。一般來說,病毒性疾病由注射疫苗防控,細菌性疾病由藥物治療。隨著我國動物疫苗行業的快速發展及豬場環境、管理、營養等環節水平的提升,豬場常見疾病的危害度逐步下降,豬瘟、藍耳、口蹄疫等重大疾病全部可防可控。我國建立并完善了重大動物疾病監測體系,同時重點加強對外來新型疾病的監控與預防。
五、宏觀經濟形勢
豬肉消費在我國居民飲食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提升了人均豬肉消費量,同時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加速了農村地區豬肉的消費增長。豬肉消費增速逐步趨緩。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我國經濟形勢受到了內外沖擊,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增加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預期下調一定程度影響了豬肉消費。
六、國民飲食結構變化
近些年我國動物蛋白消費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禽肉、禽蛋、牛羊肉及水產品的消費量穩步增加,主要原因是:1、居民收入提升;2、其他動物蛋白的供給增加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3、城鎮化發展所帶來的餐飲及團膳消費增加。目前,豬肉消費一直是我國居民的首選,飲食結構變化對于豬肉消費及價格的影響是個非常緩慢的變量。
期貨生豬價格波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有自然因素,季節因素,天災人禍,國家政策等。還得根據當下情況進行基礎面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想先人一步掌握更多期貨行情?敬請關注??官網(www.bjhqmc.com);想解鎖更多精彩期貨內容,歡迎下載??APP!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