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算價,其實是一種基準價,是在一個交易日結束之后交易所根據一定的方式計算出來的結算價格,根據這個結算價格對期貨市場未平倉的合約的保證金和盈虧進行計算,實現“當日無負債”。
不過結算價和收盤價并不一致,收盤價是最后一筆交易的價格,而商品期貨的結算價是期貨當日成交價格按照成交量進行加權計算得出。
同樣,這個價格并不等于交易者的平倉價格,是以以這個價格計算出的交易者的浮動盈虧也不是實際的盈虧,具體的盈利和虧損還要按照交易者的平倉價格進行計算。
所以說,這個價格對于交易者的適應盈虧并沒有特別的影響,之所以有這個“結算價格”,主要的目的還是控制風險,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鄭棉在一整個交易日運行都比較平穩,在14230附近點位運行,甲在14228做空,但是收盤前幾秒鐘鄭棉突然大幅拉漲直接觸及漲停板,這個時候如果甲是滿倉操作的話,賬面很可能就爆倉了,不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交易所推出了結算價,按照加權計算出的平均價,及時鄭棉在最后幾秒直接漲停,最后結算的價格可能還是按照14231、14232來計算。
所以滿倉做空的甲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最終結算的價格是按照加權計算的平均價而不是最終的收盤價。如果沒有結算價,很有可能造成在短短的停盤前一瞬間不少交易者不僅本金不剩,還很有可能負債累累,最終造成整個期貨市場的混亂狀態。
來源:V策財經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