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匯交易大多數通過五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英國與美國合計占比60%,其次是新加坡、日本及香港等。
近年來全球交易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日均交易量從2007年4月的3.3萬億美元,上升至2010年4月的4.0萬億美元,2013年4月更是達到了5.3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2016年4月份的全球日均外匯交易量為5.1萬億美元,日均現貨外匯交易量為1.7萬億美元,低于2013年4月的2萬億美元)
接下來就說說全球八大外匯交易中心,它們依次是倫敦,紐約,東京,新加坡,瑞士,香港,悉尼及巴黎。
一、倫敦
倫敦在全球外匯交易總量中占比重高達41%,比紐約高出兩倍。而歐洲競爭對手瑞士和巴黎分別只占3%左右。
金融中心:倫敦
日均外匯交易量:2.75萬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41%
二、紐約
由于美國沒有外匯管制,對經營外匯業務沒有限制,政府也不指定專門的外匯銀行,所以幾乎所有的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都可以經營外匯業務美國外匯交易量占全球外匯交易量的比重在不斷上升,從2007年的17%上升至2013年的19%,增速約40%。
金融中心:紐約
日均外匯交易量:1.4萬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19%
三、新加坡
新加坡在2013年4月的日均外匯交易量達到了3830億美元,并已經超越日本,這也是自1989年有關數據統計以來,新加坡首次進入外匯交易中心的前三位。
金融中心:新加坡
日均外匯交易量:383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5.7%
四、東京
作為亞洲的金融重鎮,東京一直是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整個日本外匯交易人數約為1.3億,以“渡邊太太”們最為著稱。不過遺憾的是,2013年起,東京被新加坡趕上,跌落第四的位置,日均交易量在3795億美元左右。
金融中心:東京
日均外匯交易量:3795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5.6%

五、香港
香港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港元兌外幣的市場,其中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鎊、加元、澳元、人民幣等主要貨幣和東南亞國家的貨幣;二是美元兌其他外幣。
金融中心:香港
日均外匯交易量:320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4.1%
六、瑞士
瑞士外匯交易中主要是瑞郎對美元的交易,對其他貨幣通過美元進行交叉買賣,因此瑞郎對美元的匯率是蘇黎世外匯市場的主要匯率,瑞郎對其他貨幣的匯率采用以美元進行套算。2010年瑞士日均外匯交易量達到2630億美元,2013年接近3000億美元。
金融中心:蘇黎世
日均外匯交易量:約297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約3.6%
七、悉尼
澳大利亞在2010年以1920億美元的日均外匯交易量成為全球第七大外匯交易中心。2013年占全球外匯交易量保持在2%左右,日均交易量約為2100億美元。
金融中心:悉尼
日均外匯交易量:約210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約2.3%
八、法蘭克福
法國巴黎是歐洲重要外匯交易中心之一,2010年BIS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以1520億美元的日均外匯交易量成為全球第八大外匯交易中心,占全球外匯交易量的3%。匯商亦無法獲悉巴黎外匯交易量數據。
金融中心:法蘭克福
日均外匯交易量:未知
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未知
來源:外匯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