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2月2號,中金所發布公告稱下調股指期貨保證金、手續費以及調整合約數。原文如下:
一是自2018年12月3日結算時起,將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0%,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5%;
二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
三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平今倉(平今天新開的持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四點六。
這是2017年以來第三次松綁股指期貨,筆者整理了一下:
小白讀財經制圖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對于股指期貨的限制越來越松,就此次而言,首先是將交易保證金比例調整至10%-15%,相比此前的15%-30%,意味著杠桿比例更高,100塊的期貨合約最低用10塊就能交易;其次,日內過度交易單個合約50手為上限,相比此前的20手,可交易數量更多了,這對于機構來說是好事;再者,降低手續費,刺激交易的目的顯而易見。
不過對于很多小白甚至股民來說,股指期貨并不常見,因此筆者也希望就此給大家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什么是股指期貨?
用通俗的話講,期貨本身是標準化合約,并非是“實實在在的貨”。而交易這種合約的協議就叫期貨合約。期貨比較常見的分商品期貨和股指期貨,前者對應的標的是棉花、大豆、石油等大宗商品,而后者則對應的是三大股票指數——滬深300(IF)、上證50(IH)和中證500(IC),這也是在中金所上市交易的期貨品種。期貨的目的在于鎖定未來價格,減少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
為何股指期貨如此受關注?
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做空機制,只能說是對沖,因此股指期貨是公募私募等投資機構對沖投資風險的首選,股指期貨的動作對于他們業績的影響非常大。為什么這么說?不怎么明白的話,接著往下看。
股指期貨對沖/盈利的根本來源在于基差。什么是基差呢?比如小白現在手中有1塊錢,這好比是現貨;但3個月后就不止是1塊錢了(貨幣具有時間價值),而是本息和。而這3個月后的本息和好比是期貨。那么期貨和現貨的差值,就叫做基差。
股指期貨如何對沖的?
我們打開行情軟件,隨便搜一個股指期貨,可以看到,“現價”指的就是現貨價格,這里的“期現差”指的就是基差。
既然有價差,就有利潤。換成股指期貨也是一樣:假設現在滬深300指數點位(現貨)是3100,滬深300股指期貨的點位是3200,那么此時的基差為100。當然基差也有負的時候,即期貨價格
那么這些機構都是如何對沖的呢?
以滬深300股指期貨為例,比如期貨合約IFXXXX現價為3200點,而滬深300指數點位為3100點,我們也可叫做期貨升水(期貨價格>現貨價格)。這里則是期指升水100點。
當我們在3100點時入場,以買入(做多)現貨,賣出(做空)期貨為例,在指數時刻波動下有三種情況:
當指數低于3100點,比如跌到3050點時,此時期貨盈利150點(跌了,做空盈利,3200-3050),現貨虧損50點,總盈利100點;
當指數在3100-3200之間,比如3150點,那么期貨和現貨各盈利50點,總盈利100點;
當指數漲到3200點以上,比如3300點,此時期貨虧損100點,現貨盈利100點,總盈利100點;
當然實際情況不可能都能盈利,因為套利空間會立刻被市場“磨平”,但毫無疑問期指升水出現或貼水的改善,對于公募私募,以及量化對沖基金等投資機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股指期貨松綁對市場來說意味著什么?
要知道,股指期貨承載了無數股民的悲傷。曾在2015年股災時,股指期貨被視為股災元兇,因為指數的下跌基本緊隨股指期貨下跌后,后來它的命運也比較凄慘,交易基本被限制,隨后一年多時間里,成交基本萎縮了90%。不過當時市場并沒有因為限制股指期貨而停止下跌。
其實早在此輪松綁前,高層已經頻頻發聲,讓市場有個適應期:
5月30日,中金所董事長胡政在第十五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談到了股指期貨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計劃;
6月14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出席“2018陸家嘴論壇”期間提到,將創造條件允許境外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
7月23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2018年第一期期貨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培訓班稱,股指期貨交易即將恢復常態;
可是,如今3年過去了,松綁這個關在籠子的“猛獸”,會給市場帶來福音嗎?高層選在2018年,這個資本市場陰云籠罩的一年,松綁股指期貨又有何考量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估值底部。當前的A股估值已經在低位,總體來看,數據顯示截至11月,A股的市盈率在11.67倍左右,歷史市盈率最小值8.91倍;市凈率為1.29左右,歷史市凈率最小值為1.21。所以,在這種“跌無可跌”的市場下,松綁股指期貨的風險相對更小。
2、避免恐慌性下跌。其實今年的市場很多時候均為恐慌性下跌,尤其是在中美博弈、美聯儲加息、人民幣貶值、債市違約期間,指數可以說是無視任何利好,走出了“六親不認”步伐。這時候好股票壞股票都在跌,而大家都在說的越跌越買,但在這種情況下,似乎是越買越跌,使得大家不但急著賣,還不敢買。如果有股指期貨的話相當于上了保險,做多股票的同時還能持有相對應的空頭,一定程度上能穩定市場交易情緒波動。
3、公募理財入市門檻放寬,需要工具來對沖股市風險。9月28日,銀保監會正式頒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其中提到“繼續允許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同時放開公募理財產品不能投資與股票相關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
與私募不同,公募的錢都是普通老百姓的血汗錢,本金安全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收益。雖然具體的實施還未落實,但大勢已定。因此為了準備給萬億級公募資金入市上好保險,股指期貨可以說是當下比較好的對沖股市風險的工具了。
不過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依然不健全,股指期貨的松綁毫無疑問是在放杠桿。所以在股指期貨松綁甚至后期完全放開時,一定要有相關法律法規配套,否則風險會難以控制。
來源:理財筆記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