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為何漲價?
隨著全球經濟從 COVID-19 大流行中復蘇,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飆升。這種價格上漲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推動的,引發了人們對通貨膨脹和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
需求激增
大流行后的經濟復蘇導致對原材料、能源和農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隨著制造業和運輸業的重新開放,對金屬、石油和農作物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激增。
供應中斷
全球供應鏈中斷也加劇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疫情導致邊境關閉、勞動力短缺和運輸延誤,導致商品生產和運輸變得更加困難。例如,芯片短缺導致汽車和電子產品生產中斷,推高了金屬價格。
貨幣寬松
各國央行為了應對大流行而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加。這導致大宗商品等資產的價格上漲,因為投資者尋求對沖通脹風險。
地緣政治因素

俄烏戰爭進一步擾亂了大宗商品市場。俄羅斯是能源和金屬的主要出口國,戰爭導致供應緊張,價格飆升。此外,對俄羅斯制裁加劇了大宗商品的供應限制。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的影響也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了影響。極端天氣事件減少了農作物產量,提高了食品價格。此外,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推高了銅和鋰等關鍵金屬的價格。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
持續上漲的大宗商品價格對全球經濟和消費者產生了廣泛影響:
通貨膨脹:大宗商品占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價格上漲會使整體通貨膨脹率上升。
企業成本:對于依賴大宗商品作為投入的企業,價格上漲會增加生產成本,從而導致利潤下降。
消費者支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會擠壓消費者支出,因為人們將更多收入用于基本必需品。
經濟增長:持續高企的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抑制經濟增長,因為企業投資和消費者支出減少。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