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落葉是什么病?
大豆落葉是常見的病害,會導致大豆葉片過早脫落,影響大豆產量和品質。造成大豆落葉的病害有多種,主要包括:
立枯病
立枯病由真菌引起,主要侵染大豆苗期和幼苗期。病菌從根部侵入,導致根腐和莖基部枯萎。受感染植株葉片變黃、萎蔫,最終脫落。
褐斑病
褐斑病由真菌引起,主要侵染大豆葉片。病菌在葉片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褐色斑點,斑點邊緣呈淡黃色。隨著病情的加重,斑點擴大并融合,最終導致葉片脫落。
輪紋病
輪紋病由病毒引起,通過蚜蟲傳播。病菌侵染大豆葉片,導致葉片邊緣出現黃綠色輪紋,逐漸發展成網狀斑塊。受感染葉片變黃、卷曲,最終脫落。
炭疽病

炭疽病由真菌引起,主要侵染大豆葉片、莖稈和莢果。病菌在葉片上形成灰褐色的小病斑,逐漸擴大并產生黑色小點。受感染葉片變黃、枯萎,最終脫落。
預防和控制措施
預防和控制大豆落葉病害至關重要,以下措施可有效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
輪作或間作,避免連作大豆
清理病殘株和雜草
及時防治蚜蟲等病媒
加強田間管理,保持適宜的溫濕度
合理使用殺菌劑,在必要時噴施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