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儲價是怎么回事?南儲價的背后,隱藏了怎樣的秘密?
南儲價,全稱“南方儲備銅”,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由國家出資建立的戰略銅儲備。南儲價的建立旨在穩定國內銅市場,防止國際銅價劇烈波動對國內經濟造成影響。
最初,南儲價的規模約為100萬噸。然而,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銅的消費量激增。為滿足市場需求,國家多次追加南儲價儲備,目前的規模已超過300萬噸。
南儲價的建立無疑對我國銅工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一方面,它平抑了國際銅價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避免了銅價暴漲暴跌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南儲價的存在也為我國在國際銅市場上提供了談判籌碼,保障了我國銅資源的供應安全。
然而,隨著南儲價規模的不斷擴大,其背后的秘密也逐漸浮出水面。
資金來源不明
南儲價的資金來源一直是一個謎。有猜測稱,南儲價的資金來自國有銀行的貸款,但也有說法認為是財政撥款。但無論哪種說法,都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
操作不透明

南儲價的管理和運作高度保密。外界無法得知南儲價的具體儲備情況、進出庫情況以及盈虧情況。這種不透明的操作引發了公眾的質疑,擔心南儲價是否存在腐敗和貪污問題。
巨額虧損
有消息稱,南儲價在過去幾年中虧損巨大。據估計,僅2014年一年就虧損了數十億元。虧損的原因主要在于國際銅價的持續下跌。由于南儲價的購入成本較高,在銅價下跌時只能被動虧損。
賤買貴賣
有業內人士透露,南儲價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賤買貴賣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在銅價低迷時大規模入庫,而在銅價上漲時卻惜售。這種操作方式導致南儲價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南儲價的這些秘密表明,其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不透明的操作、巨額虧損和賤買貴賣等問題損害了南儲價的聲譽,并引發了公眾對南儲價管理的質疑。
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銅的消費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南儲價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銅儲備,在未來仍將發揮重要作用。然而,要發揮好這一作用,必須對南儲價進行深入改革,提高管理透明度,減少虧損,確保南儲價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