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貨公司是怎么評級的?中國期貨公司的評級究竟有什么貓膩?
中國期貨公司的評級體系
中國期貨公司的評級主要由第三方評級機構進行。目前,中國主要有以下幾家評級機構:
- 大公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 上海新世紀信用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
- 中證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
評級機構根據期貨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能力、風險管理水平、市場地位等指標,對期貨公司進行評級。評級等級一般分為 AAA、AA、A、BBB、BB、B 等。其中,AAA 為最高評級,B 為最低評級。
中國期貨公司的評級亂象

然而,中國期貨公司的評級體系近年來屢屢被爆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評級水分大:一些評級機構為了迎合期貨公司的需求,往往會給出偏高的評級,導致評級結果失真。例如,2018年,中信期貨被評為 AAA 級,但其凈資產僅為 12.5 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 73.5%,存在較高的流動性風險。
利益輸送:一些評級機構與期貨公司存在利益關聯,導致評級過程不透明,評級結果受到利益輸送的影響。例如,2020年,大公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被曝出與多家期貨公司存在利益輸送,其對這些期貨公司的評級明顯偏高。
評級滯后:評級機構的評級往往滯后于期貨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無法及時反映期貨公司的風險。例如,2021年爆發的中泰期貨違約事件,在此之前中泰期貨的評級仍為 AA 級,未能及時反映其風險。
監管缺失
中國期貨公司的評級體系亂象,與監管部門的監管缺失密切相關。監管部門對評級機構的監管不到位,導致評級機構違規行為難以得到及時糾正。
此外,監管部門對期貨公司的監管也不夠嚴格,導致一些期貨公司通過關聯交易、虛假報表的等方式操縱評級結果。
結論
中國期貨公司的評級體系存在諸多亂象,嚴重影響了評級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有效性。監管部門應加強對評級機構和期貨公司的監管,整頓評級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