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合約是怎么定的?想知道主力合約的制定規則嗎?
主力合約
在期貨市場中,主力合約是指成交量最大、流動性最好的期貨合約。它通常被市場參與者視為該商品期貨市場的基準,并對其他合約的價格產生影響。
制定規則
主力合約的制定遵循以下規則:
成交量:成交量是衡量合約流動性的關鍵指標。成交量高的合約流動性好,很容易買入或賣出。
持倉量:持倉量是指投資者持有的未平倉合約數量。持倉量高的合約表明有大量投資者參與市場,市場深度好。
到期日:到期日是合約到期的日期。通常情況下,最接近到期的合約流動性最好。這是因為大多數投資者會交易臨近到期的合約,以避免交割。
合約規模:合約規模是指一份合約所代表的標的物數量。合約規模小的合約通常流動性更好,因為它們更易于交易。

市場共識:市場參與者通常會通過共識來確定主力合約。他們會根據上述標準衡量不同的合約,并對最具流動性的合約達成一致意見。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規則外,以下因素也可能影響主力合約的選擇:
市場情緒:如果對商品的前景樂觀,則該商品的遠期合約可能會成為主力合約。
季節性因素:某些商品在特定季節需求會增加,這可能會導致與該季節相關的合約成為主力合約。
監管環境:監管規定可能會影響主力合約的選擇。例如,某些合約可能因交易限制或其他法規而被排除在外。
定期審查
主力合約并非一成不變的。期貨交易所會定期審查市場條件,并根據需要調整主力合約。這有助于確保主力合約始終反映該商品的流動性和需求狀況。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