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怎么跌得這么慘?生豬期貨為何持續暴跌,令養殖戶遭受重創?
近幾個月來,生豬期貨市場持續暴跌,令養殖戶遭受重創。截至2023年3月8日,主力生豬期貨合約(LH2305)已跌至16,000元/噸以下,較2022年10月的歷史高點下跌逾30%。
供需失衡:
生豬期貨暴跌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受此前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國內生豬產能大幅下降。為彌補缺口,養殖戶迅速擴產,導致2023年第一季度生豬出欄量大幅增加。與此同時,受經濟放緩和疫情影響,生豬消費需求減弱,供過于求的局面愈發嚴重。
養殖成本高企:
生豬養殖成本也持續上升,對養殖戶盈利能力造成壓力。飼料、人工、獸藥等成本均大幅上漲,加劇了養殖場虧損的風險。
政府調控政策:

為了穩定生豬市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包括增加進口、凍豬肉儲備投放等措施。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豬價格的上漲,但同時也增加了養殖戶的出欄壓力。
市場預期:
市場預期生豬供應過剩的局面將持續。疫情防控措施放開后,消費需求逐步恢復,但預計難以消化當前龐大的生豬庫存。養殖戶對后市悲觀情緒加重,紛紛拋售生豬,導致期貨市場暴跌。
養殖戶的困境:
生豬期貨暴跌令養殖戶遭受重創。大量養殖場虧損,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養殖戶損失慘重,影響行業穩定。
監管應對:
監管部門正在密切關注生豬期貨市場,并出臺措施穩定市場。例如,加強對期貨交易的監管,打擊過度投機行為。同時,繼續推進生豬產能調控,引導養殖戶適度出欄,緩解供需矛盾。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