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怎么形成焦炭的?
焦煤是煉焦用煤,其主要成分是碳,還含有少量的氫、氧、氮、硫等元素。焦煤在特定條件下經過加熱轉化為焦炭,焦炭是冶金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燃料和還原劑。
焦煤轉變為焦炭的過程
焦煤轉變為焦炭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和化學變化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1. 干餾階段
溫度在100~500℃時,焦煤開始進行干餾。水分蒸發,揮發分逸出,焦煤體積收縮,成為焦半焦。
2. 熱解階段
溫度在500~800℃時,焦半焦進一步分解,釋放出大量揮發分,焦煤分子量增加,結構變得更加致密。
3. 粘結階段
溫度在800~1000℃時,焦煤中的瀝青質熔化,充填焦煤結構中的孔隙和裂紋。焦煤顆粒彼此粘結,形成具有多孔結構的焦炭。

4. 碳化階段
溫度在1000~1200℃時,焦炭中大部分揮發分逸出,碳原子重新排列,形成高度石墨化的碳結構。
過程中發生的秘密變化
焦煤轉變為焦炭的過程中,發生了以下幾個關鍵的變化:
揮發分逸出:焦煤中的水分、焦油、氨、硫化氫等揮發分被釋放出來。
分子量增加:焦煤中的分子經過熱解和縮聚反應,分子量逐漸增加,形成更復雜的芳香結構。
結構致密:焦煤中的孔隙和裂紋被瀝青質填充,結構變得更加致密和堅硬。
碳化:焦炭中的碳原子重新排列,形成高度石墨化的碳結構,具有優異的導熱性和還原性。
這些變化導致焦煤的性質發生顯著改變,從易碎的疏松物質轉變為致密堅硬的焦炭,成為煉鐵和煉鋼生產中的重要原料。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