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票據,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個很高大上、很專業的的詞匯。那票據究竟是什么東西?票據怎么從一個支付工具變成一個融資工具?票據理財到底又是怎么回事?緊跟筆者的步伐,我們一一揭開票據神秘的面紗。
官方定義:是指出票人簽發的,委托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通俗解釋:出票人有足夠的錢在銀行,然后給收款人開出票據,收款人拿票到銀行,銀行無條件支付。(當然前提是真的有足夠的錢在銀行,不然就是開空頭支票了,是違法的。)
官方定義:是指發票人自己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的票據。這種票據只涉及出票人和受款人兩方。出票人簽發本票并自負付款義務。
通俗解釋:相當于出票人給收款人寫了個欠條,出票人看到此欠條無條件付款。(在國內只有銀行才能開本票)
官方定義:是指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通俗解釋:出票人開出了委托第三方在指定日期付款的票據,到期后,第三方見票據無條件支付給收款人。
當事人不同:本票只涉及兩方,出票人和收款人(出票人本身就是付款人);而支票和匯票涉及到出票人、收款人和第三方付款人;
付款日期不同:支票和本票是付款人見票就要付錢,而匯票是到了約定的期限才會付錢。
匯票又分為銀行匯票跟商業匯票,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出票人不同:
我們平時說的票據,其實大多說的商業匯票。下面我們來重點說下商業承兌匯票的兩個分支:銀行承兌匯票(簡稱銀票)、商業承兌匯票(簡稱商票)。
銀行承兌匯票是指:企業向開戶銀行申請,銀行同意承兌,并且在指定日期內無條件支付給收款人。
那么,為什么銀行原因做這樣的承諾呢?收款人為什么愿意收這種票據呢?
舉個例子:
企業A想跟企業B買一批100萬元大豆,但是企業A目前沒有足夠的錢,然后企業A跑去向銀行貸款100萬,銀行跟A說要不你先拿30萬保證金過來,我做承兌人,你給B開個銀行承兌匯票,叫他一個月后來銀行取錢。
A和銀行愉快決定了,然后,A在銀行的同意下給B開了張一個月后付款的銀票。一個月之后,B就拿著票去找銀行付錢,銀行無條件支付,然后銀行再跟企業A追回剩余的70萬。
那么,這個銀行承兌匯票對于3方來說都有什么好處和缺點呢?
開票人跟銀行商量,銀行同意承兌:
到期后,持票人找銀行付款:
商業承兌匯票是指:開票人在銀行開設了賬戶(有沒有足夠的錢不知道),然后給收款人開票(不需要銀行同意)。
到期后,持票人拿票到銀行找銀行付款,若開票人在銀行的存款足以支付,則銀行付款;若開票人在銀行的存款不足以支付,則銀行可以拒付。
下面介紹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兩種票據理財方式:票據貼現利率套利、票據質押融資。
首先B從A手里低價買入票據:
票據質押融資模式,是市面以票據為旗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主流的經營模式。
首先,平臺找到需要借錢的企業,并取得票據質押:
然后,平臺給企業發布借錢標的,投資人出借:
那票據質押模式互聯網金融平臺是怎么贏利的呢?
很簡單,平臺首先把借款標的包裝成一個產品,以收取服務費為由賺取其中的利差。比如說:企業借款的利息是15%,出借人拿到的利息是10%,那中間5%的利差就當做服務費給平臺收取了。
主要有以下兩種風險:
那些說零風險的理財平臺都是忽悠人的,畢竟金融理財的本質就是風險收入,只有敬畏風險,控制好壞賬率,讓收益能覆蓋壞賬才是硬道理。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說到票據,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個很高大上、很專業的的詞匯。那票據究竟是什么東西?票據怎么從一個支付工具變成一個融資工具?票據理財到底又是怎么回事?緊跟筆者的步伐,我們一一揭開票據神秘的面紗。
官方定義:是指出票人簽發的,委托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通俗解釋:出票人有足夠的錢在銀行,然后給收款人開出票據,收款人拿票到銀行,銀行無條件支付。(當然前提是真的有足夠的錢在銀行,不然就是開空頭支票了,是違法的。)
官方定義:是指發票人自己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的票據。這種票據只涉及出票人和受款人兩方。出票人簽發本票并自負付款義務。
通俗解釋:相當于出票人給收款人寫了個欠條,出票人看到此欠條無條件付款。(在國內只有銀行才能開本票)
官方定義:是指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通俗解釋:出票人開出了委托第三方在指定日期付款的票據,到期后,第三方見票據無條件支付給收款人。
當事人不同:本票只涉及兩方,出票人和收款人(出票人本身就是付款人);而支票和匯票涉及到出票人、收款人和第三方付款人;
付款日期不同:支票和本票是付款人見票就要付錢,而匯票是到了約定的期限才會付錢。
匯票又分為銀行匯票跟商業匯票,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出票人不同:
我們平時說的票據,其實大多說的商業匯票。下面我們來重點說下商業承兌匯票的兩個分支:銀行承兌匯票(簡稱銀票)、商業承兌匯票(簡稱商票)。
銀行承兌匯票是指:企業向開戶銀行申請,銀行同意承兌,并且在指定日期內無條件支付給收款人。
那么,為什么銀行原因做這樣的承諾呢?收款人為什么愿意收這種票據呢?
舉個例子:
企業A想跟企業B買一批100萬元大豆,但是企業A目前沒有足夠的錢,然后企業A跑去向銀行貸款100萬,銀行跟A說要不你先拿30萬保證金過來,我做承兌人,你給B開個銀行承兌匯票,叫他一個月后來銀行取錢。
A和銀行愉快決定了,然后,A在銀行的同意下給B開了張一個月后付款的銀票。一個月之后,B就拿著票去找銀行付錢,銀行無條件支付,然后銀行再跟企業A追回剩余的70萬。
那么,這個銀行承兌匯票對于3方來說都有什么好處和缺點呢?
開票人跟銀行商量,銀行同意承兌:
到期后,持票人找銀行付款:
商業承兌匯票是指:開票人在銀行開設了賬戶(有沒有足夠的錢不知道),然后給收款人開票(不需要銀行同意)。
到期后,持票人拿票到銀行找銀行付款,若開票人在銀行的存款足以支付,則銀行付款;若開票人在銀行的存款不足以支付,則銀行可以拒付。
下面介紹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兩種票據理財方式:票據貼現利率套利、票據質押融資。
首先B從A手里低價買入票據:
票據質押融資模式,是市面以票據為旗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主流的經營模式。
首先,平臺找到需要借錢的企業,并取得票據質押:
然后,平臺給企業發布借錢標的,投資人出借:
那票據質押模式互聯網金融平臺是怎么贏利的呢?
很簡單,平臺首先把借款標的包裝成一個產品,以收取服務費為由賺取其中的利差。比如說:企業借款的利息是15%,出借人拿到的利息是10%,那中間5%的利差就當做服務費給平臺收取了。
主要有以下兩種風險:
那些說零風險的理財平臺都是忽悠人的,畢竟金融理財的本質就是風險收入,只有敬畏風險,控制好壞賬率,讓收益能覆蓋壞賬才是硬道理。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