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寫字樓用戶下手
“下午茶很適合商務洽談場景,也是消費水平提高的標志,順豐同城切入這個細分賽道主要還是看重了這個消費趨勢,是一個新嘗試。”快遞專業人士徐勇認為。
不過,和外賣平臺相比,“埋單單”單個門店的商品豐富度較為有限。例如上述喜茶門店僅上線了9款奶茶飲品,而美團的選項超過了20款。
多取同送能否突圍?
和眾多平臺普通拼單不同的是,在配送端,“埋單單”采取的是串聯模式,即騎手將多個訂單配送至同一個地址。據了解,用戶在平臺上可購買3公里范圍內的門店商品,最多僅能選擇4家不同門店,基礎配送費為8元,每增加1個門店選項,需要添加3元的跑腿費。
若是單買一款商品,如瑞幸咖啡的絲絨拿鐵,“埋單單”總價為26元,包括18元的商品和8元的基礎配送費。而美團和餓了么的商品費達到20.3元和32元,但加上較低的配送費和店鋪優惠,總價為24.3元和28元。此外,三者在時效上非常接近,大致在40分鐘左右。
因此,“埋單單”能拿下低價,主要是商品價格便宜于其他平臺。這也意味著,如果“埋單單”商品價與美團持平,整體價格優勢便會因較高的配送費有所削弱。例如一款喜茶的芝芝多肉青提,美團在免配送費和使用抵用券后,訂單價格為30元,而“埋單單”為40元。
成新的增長路徑?
無論是縮小配送范圍,還是以請客模式進行拼單,可見順豐同城企圖以朋友分享的社交裂變、切入固定時間點的用餐場景來聚集更多訂單需求,從而在“埋單單”上形成流量池,來增強平臺對商家、騎手端的拉動作用。
12月14日,順豐同城成功登陸港交所,然而當日開盤就出現了破發情形,跌幅超過9%。據萬得股票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下午1點,順豐同城總市值為130.7億港元,發行價為14港元/股,跌幅達6.04%。
較之美團、餓了么,以及背靠京東的達達集團,順豐同城可持續的流量路徑從哪兒來,這或許是資本市場持續觀望的原因之一。財報顯示,順豐同城近幾年在商家端和用戶端的增速有所放緩。2018-2020年,其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58.3%、253.5%和208.7%,而訂單量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424.1%、105.7%和152.5%。
截至2021年5月31日,順豐同城上的注冊商家數量約53萬。而在2021年的前五個月,順豐同城前五大客戶除了訂單量占比達38.6%的順豐控股,其余4家客戶均為餐飲企業,貢獻了22.5%的訂單。值得一提的是,“豐食”團餐新業務的增幅較為明顯。2020年,該業務收入為144.6萬元,而在2021年前五月,該收入增長至748.7萬元。
不過,與美團、餓了么搶食,電商分析師魯振旺認為,美團已經占據了較大市場,順豐同城以細分場景做就近配送,要想做成規模化,挑戰很大。“一方面很難判斷上班族對多取同送到底有多少明確的需求,另一方面,較之美團,順豐同城配送成本高,對市場規模也會有一定壓縮。”
簡而言之,順豐同城需要讓訂單量足夠密集,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壓力。財報資料顯示,與阿里、哈啰出行抱團的順豐同城計劃以4.26億港元進一步擴大市場和運力池,瞄準東北及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較快的一二線城市市縣。2022-2024年,順豐同城預估將每年擴張約100個新市縣。(何倩)
頭條熱榜
先從寫字樓用戶下手
“下午茶很適合商務洽談場景,也是消費水平提高的標志,順豐同城切入這個細分賽道主要還是看重了這個消費趨勢,是一個新嘗試。”快遞專業人士徐勇認為。
不過,和外賣平臺相比,“埋單單”單個門店的商品豐富度較為有限。例如上述喜茶門店僅上線了9款奶茶飲品,而美團的選項超過了20款。
多取同送能否突圍?
和眾多平臺普通拼單不同的是,在配送端,“埋單單”采取的是串聯模式,即騎手將多個訂單配送至同一個地址。據了解,用戶在平臺上可購買3公里范圍內的門店商品,最多僅能選擇4家不同門店,基礎配送費為8元,每增加1個門店選項,需要添加3元的跑腿費。
若是單買一款商品,如瑞幸咖啡的絲絨拿鐵,“埋單單”總價為26元,包括18元的商品和8元的基礎配送費。而美團和餓了么的商品費達到20.3元和32元,但加上較低的配送費和店鋪優惠,總價為24.3元和28元。此外,三者在時效上非常接近,大致在40分鐘左右。
因此,“埋單單”能拿下低價,主要是商品價格便宜于其他平臺。這也意味著,如果“埋單單”商品價與美團持平,整體價格優勢便會因較高的配送費有所削弱。例如一款喜茶的芝芝多肉青提,美團在免配送費和使用抵用券后,訂單價格為30元,而“埋單單”為40元。
成新的增長路徑?
無論是縮小配送范圍,還是以請客模式進行拼單,可見順豐同城企圖以朋友分享的社交裂變、切入固定時間點的用餐場景來聚集更多訂單需求,從而在“埋單單”上形成流量池,來增強平臺對商家、騎手端的拉動作用。
12月14日,順豐同城成功登陸港交所,然而當日開盤就出現了破發情形,跌幅超過9%。據萬得股票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下午1點,順豐同城總市值為130.7億港元,發行價為14港元/股,跌幅達6.04%。
較之美團、餓了么,以及背靠京東的達達集團,順豐同城可持續的流量路徑從哪兒來,這或許是資本市場持續觀望的原因之一。財報顯示,順豐同城近幾年在商家端和用戶端的增速有所放緩。2018-2020年,其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58.3%、253.5%和208.7%,而訂單量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424.1%、105.7%和152.5%。
截至2021年5月31日,順豐同城上的注冊商家數量約53萬。而在2021年的前五個月,順豐同城前五大客戶除了訂單量占比達38.6%的順豐控股,其余4家客戶均為餐飲企業,貢獻了22.5%的訂單。值得一提的是,“豐食”團餐新業務的增幅較為明顯。2020年,該業務收入為144.6萬元,而在2021年前五月,該收入增長至748.7萬元。
不過,與美團、餓了么搶食,電商分析師魯振旺認為,美團已經占據了較大市場,順豐同城以細分場景做就近配送,要想做成規模化,挑戰很大。“一方面很難判斷上班族對多取同送到底有多少明確的需求,另一方面,較之美團,順豐同城配送成本高,對市場規模也會有一定壓縮。”
簡而言之,順豐同城需要讓訂單量足夠密集,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壓力。財報資料顯示,與阿里、哈啰出行抱團的順豐同城計劃以4.26億港元進一步擴大市場和運力池,瞄準東北及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較快的一二線城市市縣。2022-2024年,順豐同城預估將每年擴張約100個新市縣。(何倩)
頭條熱榜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