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時期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在許多行業將槍口對準了中國企業,采取了嚴厲的制裁措施。但在拜登上臺之后,美國的經濟形勢每況愈下,與此同時國內又不斷的印鈔,無底線的發債。導致通貨膨脹加劇,物價飛漲。
而在這時,有許多國家像中國一樣,看到了美國霸權的衰落,也看到了“美元霸權”的不可持續。因此,“去美元化”浪潮開始席卷全球。
俄羅斯“清倉式”拋售美債,就是一個重要信號。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與美債的那些事。
時間步入2021年開始,中國政府就在不斷減少持有美債,3月份減持38億美元,4月份又減持43億。如果從2018年開始算起,中國已經減持了1796億美元債務。
但現在中國不斷減持美債,美國政府那邊卻開始放出“示好信號”,讓人摸不清頭腦,不知道美國心里在打什么算盤。那么,持有巨額美債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我們知道,美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已經很不樂觀了,多年來濫發鈔票的惡果最終反噬了美國經濟。再加上前段時間拜登政府的六萬億計劃,預計到2024年,美國的債務占比將達到歷史的“最高點”,到那時候,“美元霸權”是否還能維持都是個未知數。
然而從2000年以后,國內的不少經濟學家和學者其實都看到了持有過多美債的風險甚至是危險。這些危險又都來自不同的方面。
一是美國財政赤字加大的風險。美國的強大綜合國力是美元在今天能作為世界貨幣的根本原因,而美國政府不斷加大國債的發行力度,也是主要由于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原因。
我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勢必是對美國政府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從2005年至2013年,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分別為3183億美元、2482億美元、1607億美元4586億美元、14127億美元、12935億美元、12945億美元、10089億美元、6800億美元,巨大的財政赤字使得美國政府只能通過依賴通貨膨脹的方法加大對貨幣的投放量,
近年來美國政府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是基于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原因,美元的大量增發,導致我國持有美國國債在市場上進一步貶值的風險不斷加大,一旦貶值,將直接影響到我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收益率。
其次,是美國國家信用風險的增加。美國國債主要通過國家的信用基礎向投資者提供一種風險保障,
但美國的國家信用不可能永遠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考慮到美國疫情持續蔓延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美國失業人數大幅增長、制造業、零售和房地產等多項數據降幅超出市場預期多項數據降幅都遠遠超過了預期,
美債避險資產的屬性大打折扣,中國持有的大量美債正面臨“違約風險”,一旦美國國家信用受到沖擊,勢必會影響到全球購買美國國債的投資者,我國是美國第二大持有者,受到的影響必然會很大。
最后,是美債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
我國從1994年開始實行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2005年人民幣未升值以前,我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量非常少,
但后來,我們持有的數量開始大幅增加,由于美元貶值最終導致了中國手中的美國國債價值發生了明顯的貶值。
我國之所以不輕易在二級市場上一次性大量拋售美國國債,除了怕引起資本市場的恐慌以外,主要也是擔心未來美元升值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失。
盡管當前人民幣已經升值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但從長遠來看,人民幣依舊具有上升潛力,我國持有的中長期美國國債的匯率風險自然會繼續存在。
眼下,從各方的分析來看,美元在貨幣市場上已經沒有了往日呼風喚雨的威風,雖說還是“霸主”,但也顯得“老態龍鐘”了。據IMP本月的數據顯示,美國份額已經下降到自1995年以來的最低值,不足百分之六十,而去年,美元在外儲中的份額占比達七成以上。
顯然,各個國家對美元的信心已經沒那么足了,紛紛采取了去美元化措施。據統計,包括中俄在內的四十五個國家在分別利用各自的方式開始去“去美元化”,主要方式包括持續拋售美債、增加黃金和其他貨幣的儲備;新興市場國家或者石油大國則正在匯率中放棄美元結算方式。
比如一直遭受美國制裁的石油國委內瑞拉從去年開始,就利用石油加密數字貨幣取代美元作為結算方式。
伊朗方面也已經將“以石油、黃金等資源代替美元結算”提上日程;德國、法國等國正在和伊朗交涉,利用數字貨幣作為交易結算工具,
加上中國正在不斷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種種表現似乎都在證明,美國霸權和美元霸權在未來必將走向終結。
而中國要想化解持有巨額美債帶來的風險和隱患,循序漸進的減持美債,自然是我們的第一要務。
由于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大部分是中長期的,在保證收益不損失的前提下,利用二級市場靈活的交易方式,逐步將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過渡到安全區域,抓住各種有利時機,將長期國債轉化為能夠應對美國通貨膨脹的保護型國債產品類型,保證資產不被貶值,這一點必須做到。
實現外匯多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
雖然我國已經開始逐步減持美國國債,但在這個過程發生的同時,我們還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來為減持美國國債保駕護航,例如促進外匯多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例如外匯多元化。
政府可以將投資分散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任何一個上過高中就應該明白的經濟學道理。我們可以通過黃金、石油、特別提款權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同時增加對其他國家優秀企業的投資,增加持有企業債券。
這些都將有利于降低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加上近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家飛速提升,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加快。如果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增加人民幣放貸量、增加人民幣的收支業務,無疑會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最后,像什么加快我國金融市場改革這些東西,自不必多說。在金融問題上,我們的黨和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前段時間被曝出的“深房理”事件,還是對于“比特幣”的監管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反應出了我們對金融管控方面的“不成熟”。
論玩金融,西方國家比我們要早好幾百年。這“幾百年”的距離,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追上的。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要對美日等國掉以輕心,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敵視態度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都不太可能發生轉變。
而一旦他們的經濟形勢岌岌可危,勢必不會放棄任何“拉中國下水”的機會。因此,只有以強大的國力和團結的人民為后盾,我們才有足夠的底氣和能力,抵御西方國家拋來的“金融炸彈”,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關于中國高額持有美國國債政策分析》吳星漁
《我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風險及對策分析》王濤
《從當前國際資本流動狀況看美債投資的邏輯與趨勢》劉丹
《美國政府主權債務問題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李泓儀
自特朗普時期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在許多行業將槍口對準了中國企業,采取了嚴厲的制裁措施。但在拜登上臺之后,美國的經濟形勢每況愈下,與此同時國內又不斷的印鈔,無底線的發債。導致通貨膨脹加劇,物價飛漲。
而在這時,有許多國家像中國一樣,看到了美國霸權的衰落,也看到了“美元霸權”的不可持續。因此,“去美元化”浪潮開始席卷全球。
俄羅斯“清倉式”拋售美債,就是一個重要信號。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與美債的那些事。
時間步入2021年開始,中國政府就在不斷減少持有美債,3月份減持38億美元,4月份又減持43億。如果從2018年開始算起,中國已經減持了1796億美元債務。
但現在中國不斷減持美債,美國政府那邊卻開始放出“示好信號”,讓人摸不清頭腦,不知道美國心里在打什么算盤。那么,持有巨額美債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我們知道,美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已經很不樂觀了,多年來濫發鈔票的惡果最終反噬了美國經濟。再加上前段時間拜登政府的六萬億計劃,預計到2024年,美國的債務占比將達到歷史的“最高點”,到那時候,“美元霸權”是否還能維持都是個未知數。
然而從2000年以后,國內的不少經濟學家和學者其實都看到了持有過多美債的風險甚至是危險。這些危險又都來自不同的方面。
一是美國財政赤字加大的風險。美國的強大綜合國力是美元在今天能作為世界貨幣的根本原因,而美國政府不斷加大國債的發行力度,也是主要由于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原因。
我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勢必是對美國政府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從2005年至2013年,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分別為3183億美元、2482億美元、1607億美元4586億美元、14127億美元、12935億美元、12945億美元、10089億美元、6800億美元,巨大的財政赤字使得美國政府只能通過依賴通貨膨脹的方法加大對貨幣的投放量,
近年來美國政府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是基于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原因,美元的大量增發,導致我國持有美國國債在市場上進一步貶值的風險不斷加大,一旦貶值,將直接影響到我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收益率。
其次,是美國國家信用風險的增加。美國國債主要通過國家的信用基礎向投資者提供一種風險保障,
但美國的國家信用不可能永遠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考慮到美國疫情持續蔓延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美國失業人數大幅增長、制造業、零售和房地產等多項數據降幅超出市場預期多項數據降幅都遠遠超過了預期,
美債避險資產的屬性大打折扣,中國持有的大量美債正面臨“違約風險”,一旦美國國家信用受到沖擊,勢必會影響到全球購買美國國債的投資者,我國是美國第二大持有者,受到的影響必然會很大。
最后,是美債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
我國從1994年開始實行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2005年人民幣未升值以前,我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量非常少,
但后來,我們持有的數量開始大幅增加,由于美元貶值最終導致了中國手中的美國國債價值發生了明顯的貶值。
我國之所以不輕易在二級市場上一次性大量拋售美國國債,除了怕引起資本市場的恐慌以外,主要也是擔心未來美元升值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失。
盡管當前人民幣已經升值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但從長遠來看,人民幣依舊具有上升潛力,我國持有的中長期美國國債的匯率風險自然會繼續存在。
眼下,從各方的分析來看,美元在貨幣市場上已經沒有了往日呼風喚雨的威風,雖說還是“霸主”,但也顯得“老態龍鐘”了。據IMP本月的數據顯示,美國份額已經下降到自1995年以來的最低值,不足百分之六十,而去年,美元在外儲中的份額占比達七成以上。
顯然,各個國家對美元的信心已經沒那么足了,紛紛采取了去美元化措施。據統計,包括中俄在內的四十五個國家在分別利用各自的方式開始去“去美元化”,主要方式包括持續拋售美債、增加黃金和其他貨幣的儲備;新興市場國家或者石油大國則正在匯率中放棄美元結算方式。
比如一直遭受美國制裁的石油國委內瑞拉從去年開始,就利用石油加密數字貨幣取代美元作為結算方式。
伊朗方面也已經將“以石油、黃金等資源代替美元結算”提上日程;德國、法國等國正在和伊朗交涉,利用數字貨幣作為交易結算工具,
加上中國正在不斷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種種表現似乎都在證明,美國霸權和美元霸權在未來必將走向終結。
而中國要想化解持有巨額美債帶來的風險和隱患,循序漸進的減持美債,自然是我們的第一要務。
由于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大部分是中長期的,在保證收益不損失的前提下,利用二級市場靈活的交易方式,逐步將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過渡到安全區域,抓住各種有利時機,將長期國債轉化為能夠應對美國通貨膨脹的保護型國債產品類型,保證資產不被貶值,這一點必須做到。
實現外匯多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
雖然我國已經開始逐步減持美國國債,但在這個過程發生的同時,我們還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來為減持美國國債保駕護航,例如促進外匯多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例如外匯多元化。
政府可以將投資分散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任何一個上過高中就應該明白的經濟學道理。我們可以通過黃金、石油、特別提款權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同時增加對其他國家優秀企業的投資,增加持有企業債券。
這些都將有利于降低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加上近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家飛速提升,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加快。如果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增加人民幣放貸量、增加人民幣的收支業務,無疑會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最后,像什么加快我國金融市場改革這些東西,自不必多說。在金融問題上,我們的黨和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前段時間被曝出的“深房理”事件,還是對于“比特幣”的監管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反應出了我們對金融管控方面的“不成熟”。
論玩金融,西方國家比我們要早好幾百年。這“幾百年”的距離,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追上的。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要對美日等國掉以輕心,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敵視態度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都不太可能發生轉變。
而一旦他們的經濟形勢岌岌可危,勢必不會放棄任何“拉中國下水”的機會。因此,只有以強大的國力和團結的人民為后盾,我們才有足夠的底氣和能力,抵御西方國家拋來的“金融炸彈”,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關于中國高額持有美國國債政策分析》吳星漁
《我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風險及對策分析》王濤
《從當前國際資本流動狀況看美債投資的邏輯與趨勢》劉丹
《美國政府主權債務問題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李泓儀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